挖潛技術優勢掘金軍工市場
航天新材料、新型元器件成功裝備運-20
1月26日,預浸中國運-20成功進行首飛,料復料裝這是合材我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重型軍用運輸機。運-20首飛成功標志著我國成為繼美國、備運俄羅斯和烏克蘭之后第四個能夠研制200噸級大型軍用運輸機的新型國家。鮮為人知的預浸是,運-20橫擊長空的料復料裝背后,也有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各單位的合材身影。
據悉,備運運-20艙內部分內飾構件使用了由一院703所牽頭,新型多家單位共同研制的預浸阻燃玻纖增強環氧樹脂、玻纖增強酚醛樹脂預浸料復合材料。料復料裝
這種機艙用復合材料具有高比強度和高比剛度的合材特點,阻燃和低煙霧的備運優勢更為明顯,不僅成功為飛機結構減重,提高了飛機的防火安全性能,同時還一舉打破了我國在研制的大型客機被迫選用進口預浸料復合材料的不利局面,實現了我國大型飛機艙內復合材料“立足國內,自主保障”的要求,提高了整機的安全性及經濟性。
據悉,國外很早就開始使用這兩種預浸料制造飛機艙內構件。相較而言,我國雖然較早開始了飛機艙內復合材料研究,但由于需求牽引不足,綠色阻燃樹脂和航空級高均勻性纖維等配套材料發展緩慢,艙內構件用的阻燃預浸料復合材料的研制和應用比較薄弱,尤其是符合全球FAR25.835d標準適航要求的阻燃性能評價體系建設嚴重滯后。
此前僅有幾個牌號的玻纖增強環氧樹脂預浸料問世,但沒有經過系統而全面的性能測試與考核,其力學和煙毒性能較當前國外同類先進材料存在較大差距,并不符合FAR25.835d對艙內材料的安全要求,也不能滿足我國新一代大型飛機的需求。
在以運-20為代表的大型飛機需求牽引下,703所等單位開展了這兩種預浸料復合材料研制,為大型飛機提供內飾構件原料。
從2009年3月立項開始,經過近3年的努力,703所成功研制出兩種航空級高均勻性緞紋玻纖織物,性能與國外同類產品基本相當,滿足了飛機艙內阻燃材料的需求。
針對飛機艙內用環氧復合材料的要求,研究人員研制了新型阻燃配方,并成功應用于運-20飛機的廚艙隔板、地板等部位。
此外,研究人員還創造性地通過分子結構設計、合成和配方組合優化等技術手段,發明了一種兼具綠色阻燃、低煙低毒和低熱釋放功能的新型預浸料復合材料,其綜合性能達到了空客、波音公司選用的頂尖艙內復合材料水平。現在,這種材料已經成功應用于運-20飛機的艙內壁板和天花板等部位。
除了材料應用于運-20以外,703所等單位還首次在國內實現了針對國外材料規范所要求全面性能的測試,進一步完善了國內大型飛機艙內復合材料評價表征體系,打破了國外在材料性能上的話語權壟斷。
同時,九院桂林航天公司為運-20配套研制了8個型號繼電器,分別應用在智能配電管理、飛行姿態控制、座艙自動彈射、儀器儀表工作等系統。運-20的成功首飛,再次證明了航天元器件過硬的品質和高可靠性。
長期以來,桂林航天公司一直為中航工業陜飛集團大型運輸機配套研制繼電器等元器件產品。目前已成功為運八、運九等軍用運輸機配套生產元件器,現在雙方結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為陜飛集團后續諸多運輸機型號配套繼電器等產品。
隨著運-20的后續任務啟動,預計將形成數百架的訂貨合同,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航天科技也將借助航天軍工制造優勢,繼續實現雙方的互利雙贏。
本文分享自常熟金億復合材料有限公司,如有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