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柳為信,傳承倡樹系千年追思;以春為筆,紅色繪萬象新風。基因連日來,清明全市各地廣泛開展“我們的新風節日·清明”主題活動,通過緬懷英烈、傳承倡樹文明祭掃、紅色移風易俗、基因文明實踐等系列活動,清明構建起清明新風尚。新風
紅色教育潤人心
滁州這座歷史悠久的傳承倡樹城市,是紅色中華兒女英勇抗敵的重要戰場,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基因英雄事跡和紅色印記。連日來,清明我市各文明單位、新風文明校園、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等充分利用烈士陵園、紀念館等紅色教育基地,組織開展“清明祭英烈”等主題活動330余場,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市委宣傳部在皖東烈士陵園舉辦“春風化雨潤清明 追思先烈啟新程”——2025年滁州市“我們的節日·清明”主題文化活動,吸引200余名黨員群眾參與;南譙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聯合章廣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組織志愿者赴皇甫烈士陵園開展“一碑一英魂 一筆一追憶”——為革命烈士墓碑描金志愿服務活動;瑯琊區鳳凰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聯合滁州學院開展“傳承紅色基因 學習井岡山精神”——主題知識問答活動。我市還廣泛發動各級身邊好人和道德模范參與清明節主題活動,“中國好人”王祖道在皖東烈士陵園向黨員群眾宣講“半塔保衛戰”紅色故事;全椒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邀請“中國好人”許朝垠為孩子們講述烈士事跡。
文明祭掃樹新風
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聯合市民政局發布《2025年“文明祭掃 綠色清明”倡議書》,我市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積極開展“鮮花換紙錢 清風寄哀思”“清明綠意承思念 文明祭祀守青山”“清明家書誦讀會”等移風易俗宣傳活動370余場,燒香燒紙、放鞭炮等傳統祭祀方式正逐漸被鮮花祭祀、網絡祭掃、植樹踏青、家庭追思會等方式所取代,文明祭掃理念日漸深入人心。明光市開展“文明清風進萬家”專項行動,由道德模范、身邊好人、“大支”等鄉賢能人組成的宣講隊,深入社區(村)開展“文明祭祀大講堂”宣傳活動;三界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在祭掃點周邊設置“文明祭祀樹新風 平安綠色更清明”特色攤位,為群眾發放可降解祭祀用品;鳳陽縣、來安縣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發起“鮮花換紙錢”行動,深入街道商鋪、社區小區、集中祭祀點等地,累計發放環保鮮花1.1萬余支,回收焚燒類祭祀用品3.6萬余件,有效引導群眾踐行綠色祭掃理念。
民俗傳承展新韻
清明是緬懷逝者、寄托哀思的重要節日,也是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契機。折紙花、做青團、讀家書、聽故事、吃寒食……我市各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依托轄區資源,組織開展“指尖揉春色 青團化清明”“踏青女山畔,尋韻清明時”等形式多樣的清明習俗傳承活動830余場,覆蓋群眾5萬余人次。鳳陽縣圖書館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組織孩子和家長共同參加“承清明古韻 揚愛國情懷”“妙趣國學”閱讀體驗活動,深入挖掘節日文化內涵;全椒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在城區幼兒園廣泛開展“非遺里的清明”活動,講述《清明節的由來》《寒食節的傳說》等繪本故事,舉辦“青團小廚房”、柳編手環DIY活動,傳承民俗文化;天長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邀請非遺剪紙傳承人,現場教授“清明十二景”剪紙技藝,將放風箏、蹴鞠等傳統民俗活動化作精美的鏤空藝術,讓群眾在動手制作中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