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格力小米賭約無贏家 轉型困局折射老問題
小米一季度的射老手機銷量數據讓人大跌眼鏡,曾經排名世界銷售量前5名的格力小米被銷售猛增的VIVO、OPPO所超越,小米型困一季度的賭約增長率更是直接被判定為“負”。業界見此紛紛感嘆:“10億賭約”,無贏問題董明珠已經贏了。家轉局折
贏了?未必,射老翻翻此前出爐的格力格力年報便知。在市場的小米型困變化面前,“賭約”只是賭約文章標題所用的噱頭,代表互聯網與實體的兩個企業在各自領域均遇到了新“毛病”。
小米:新“毛病”其實是老問題
盡管這一排名數據仍然存在一些爭議,但以“薄利多銷”甚至“無利多銷”著稱的小米,2015年出貨量不僅未達預期目標,而且相差近900萬部。“速凍”之勢絲毫不亞于此前其業績和估值膨脹的速度。
國產品牌手機的定位中存在一個眾所周知的現象:能稱得上中高端的手機屈指可數,而以“性價比”自詡的品牌卻可以叫出一大堆,同價位、同定位的同質化競爭持續已久,現在終于在數據上徹底顯現。
從出貨量排名的格局來看,三星、蘋果、華為依然分食了全球50%以上的市場份額,證明市場的主流依然未變。這從一定程度上印證了,讓消費者放棄蘋果轉而接受小米等品牌,可能性較低。
有行業調查報告認為,在移動互聯網的人口紅利已經逐漸見頂的今天,智能手機整體進入了低增長甚至庫存時代。在這種情況下,國產手機依然是圍繞著硬件與營銷兩方面展開競爭。
而大洋彼岸的蘋果,盡管剛剛發布了13年來最差的財報,但據高盛研報指出,蘋果以操作系統為核心的商業游戲規則正在顯現出更多的想象力:單個用戶所帶來的ARPU(用來形容網絡信息服務量的專業詞)越來越高,iOS App Store中國區的收入已超過日本,有分析師預言稱,用戶花在APP和其他蘋果服務上的錢未來幾年將會翻一番——這或許就是庫克在媒體前“迷之自信”的來源。
“事實又一次證明,OS(操作系統)這個‘老坎’對包括小米在內所有國產手機廠商來說正在變得越來越高”,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這不僅卡住了市場份額的突破,更限制了盈利模式的擴展空間——所有新毛病,究根結底還是這個老問題。
格力:新“毛病”只是表象?
很多見了格力手機的人,都會中肯地說:格力的空調還是很棒的。
不久前格力發布了2015年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977.45億元,同比下降29.0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125.32億元,同比下降11.46%。
數據一出,市場嘩然。這是上市20年來,格力的營收和經歷首次出現“雙降”,而且均為兩位數的大幅度下滑。業內分析認為,對空調業務的高度依賴,是格力遭遇市場變化后難以尋求緩沖的主要原因。
有數據統計,2015年國內生產家用空調10385萬臺,同比下降12%;累計銷售10660萬臺,同比下降8.6%。今年3月份數據也顯示,家用空調當月銷售1188.49萬臺,同比下滑20.8%——空調行業整體處于下行。
年報顯示,空調業務占格力總營收比例超過85%。面對行業的下行,董明珠的態度是冷靜的,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公開表示,大環境的變化是客觀趨勢,格力在過去數年高速且穩定的增長也抬高了基數。
值得注意的是,格力在面對市場變化時,主動選擇了降價去庫存的舉措。董明珠表示,2015年格力曾對空調價格進行主動調整,降價幅度200元至1000元不等,如此力度在家電界并不多見。
不僅如此,數據還顯示格力在業績“變臉年”還控制了出貨量的速度,合理釋放風險。年報之后不久的一季報也也顯示出,格力在營收同比微漲的情況下,凈利實現了同比上漲近14%。
但即便如此,格力的多元化轉型前景仍不被看好。格力手機“一億出貨量”的豪言也被輿論理解為和小米雷軍的“10億賭氣”;智能家居的物聯網理念仍在格力內部“憋大招”。雖說“越強的技能吟唱時間越久”,但老放不出來,那就是“卡”了。
在房地產交易總量、宏觀經濟仍處轉型期的今天,空調行業的整體下行并不會在短期內實現扭轉。過度依賴空調的格力,多元化轉型的必要性和急迫性愈發明顯。
“10億賭局”能否變“10億合作”?
盡管董明珠、雷軍的賭局輸贏未見,但格力和小米之間在智能家居、線上線下整合等轉型方向上有領域重合的事實是的確存在的。
這種重合不是競爭上的重合,而且是一種“般配”:小米在線上有廣大的移動端入口,格力在線下有穩固的倉儲和實體店;小米有靈活多變的營銷手段,格力有強勢的品牌;小米在涉足多領域但技術專利屢遭詬病,格力擁有引以為豪的強大的技術團隊……
網友起哄“董小姐和雷軍有夫妻相”是個逗悶子的玩笑,董明珠近期也在公開場合否定了雙方合作的意向,但小米和格力二者聯姻是否具有可能性呢?
一位市場分析人士坦言,二者在公司經營、結構管理、資本架構等方面存在許多不同,企業文化也有著巨大的差異,有這些差異是難以調和、甚至矛盾重重的。但他還補充道:“假如二者真的合作,在很多方面確實存在巨大的想象空間……至少在市值方面有”。(來源:新華網 黃博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