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靠南京、長西接合肥,風當北枕淮河、歌滁南臨長江,爭先這是長滁州的自然風貌。
坐擁“一山”(瑯琊山)、風當“一亭”(醉翁亭)、歌滁“一書”(《儒林外史》)、爭先“一文”(《醉翁亭記》)、長“一帝”(朱元璋)、風當“一村”(小崗村),歌滁這是爭先滁州的厚重人文。
長三角27個中心區城市之一,長南京、風當合肥兩大都市圈“雙圈疊加”城市,歌滁這是滁州的發展優勢。
2023年,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滁州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這個最大機遇、最大紅利、最大勢能,充分發揮區位交通、空間資源等顯著優勢,全力推動勢能轉化為動能、優勢轉化為勝勢,接續奮斗、追趕跨越。
冬去春來,又是一歲,回看過往,奮斗創造奇跡,實干成就未來。
省轄市“賽馬”評議中,滁州經濟運行連續7個季度、創新型省份建設連續2個季度全省第一,營商環境連續6個季度位列前三,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首評奪魁……
成績背后,見證的是安徽“第三城”謀勢取勢,應勢而動、順勢而為,推動發展迎風起、乘勢上。
謀“勢”而動,開放之“滁”海闊
從簽約到開工,僅用一周時間,作為寧滁省際毗鄰區招引的第3個百億元項目,位于浦口-南譙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的晶隆半導體項目的建設速度,刷新了項目落地建設的“南譙速度”。
刷新的是建設速度,小中窺大,看到的是相融的進度。
長三角以不到4%的國土面積,創造了全國近四分之一的經濟總量,是中國經濟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
主動靠上去、精準接上去、全力融進去,緊扣“高質量”、融入“一體化”、奮進“現代化”,滁州把握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發展大勢,識勢察勢、謀勢成勢。
走過“大包干”“大揚子”“大滁城”,邁向“大江北”,面向更廣闊的世界,在構筑起開放發展新高地的同時,向海而興,滁州,戰略定力始終如一。
落子“近鄰”,布局“毗鄰”。
搭建平臺、深化合作,滁州于“一體化”中不斷擴容“朋友圈”、延伸“產業鏈”、拓展“合作圈”。全域推進毗鄰地區跨界合作,跨省合作平臺數量和體量均居安徽第一。
毗鄰合作不斷推向深入,如今,頂山-汊河、南譙-浦口新型功能區啟動區一、二期15平方公里框架全面拉開,累計引進億元以上項目91個、總投資840億元,捷泰太陽能、飛利浦空調、晶隆半導體等一批百億級產業項目建成投產或開工建設。天長-六合、明光-盱眙省際毗鄰地區建設如火如荼。
結對合作不斷走深走實,明光、定遠、鳳陽3個結對合作皖北省際產業合作幫扶園區全面啟動基礎設施建設,2023年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20個,總投資超200億元。同時,合滁定遠汽車零部件制造產業園啟動建設,著力打造汽車及零配件生產基地、合肥都市圈產業轉移承接基地。
把握大勢、借勢用勢,滁州正融“寧”而行、向“長”而興。
數據顯示,近三年,全市億元以上項目新引進近1500個,其中滬蘇浙項目占比超50%,新開工1200多個、新投產800多個……
順“勢”而為,發展之“滁”風勁
“要持續精準發力,弘揚‘拼’的勁頭主攻‘雙招雙引’,奮力取得新成效。”2023年新春伊始,全市“雙招雙引”暨深化“一改兩為”工作動員大會上,市委書記許繼偉向全市上下作了這樣的動員。
從2012年至2021年,滁州地區生產總值先后跨過2000億元、3000億元兩個臺階,由1212.5億元增加到3362.1億元,總量由全省第五躍升至全省第三,年均增長9.4%、居全省第一位。
發展的實踐告訴滁州人,在區域競爭的賽場,“躺贏”不可能、“躺平”不可取,惟有實干興滁。
2023年,9月20日,滁州隆基四期高效單晶光伏組件項目投產;10月27日,總投資201億元、規劃年總產能48GWh的力神電池基地項目投產;11月6日,旭合科技一期高效N型電池及組件項目投產……
透過光伏及儲能產業強勁的投資勢頭,窺探滁州光伏產業從“一粒砂”到“千億產業”。
“一粒砂”能做出怎樣的文章?可以做出多大的文章?
滁州用事實告訴你,握緊“一粒砂”,能打造一條“產業鏈”,成就一個“千億產業”。
滁州鳳陽,“全國石英之鄉”,石英礦儲量、品位和綜合利用價值均居全國第一位,華東地區玻璃產業用石英原料70%以上來自這里。
資源優勢如何變成產業優勢?
我市堅持將光伏產業擺在全市八大產業鏈“領軍”位置,實行“一套班子、一只基金、一個協會、一個研發平臺”模式,全力招引國內光伏產業頭部企業落戶。
從無到有、從有到大、從大到強,光伏產業鏈條不斷延伸,產業規模持續壯大,中國光伏行業年度大會連續兩年在滁州召開。
奮進步不止,拼搶勢不停。
2023年,我市聚力拼搶新賽道,發力“新三樣”,鮮明提出打造全省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第一城、動力電池產業第二城、新能源汽車產業第三城。
“無中生有”的文章敢做,“有中做優”的文章善做。
今日滁州,已形成智能家電、先進裝備、硅基材料、綠色能源、新型化工和健康食品六大支柱產業。六大產業企業數占全市規上工業企業數近七成,產值占規模工業總產值近八成。
與此同時,我市正依托資源稟賦,發揮比較優勢,發力“雙招雙引”主戰場,一批大項目好項目紛紛落戶,發展動能愈發強勁。
數據顯示,2023年1至11月,全市新簽約億元項目476個,其中30億元以上項目21個、80億元以上項目13個。截至目前,滁州擁有國家級、省級領軍人才和博士等高層次人才超1.2萬人,專業技術和高技能人才超30萬人,大學生超55萬人,人才資源總量超85萬,連續兩年獲評全國最佳引才城市。
蓄“勢”而興,幸福之“滁”情暖
不夜城小吃街、3D投影燈光秀、后備箱“夜市”、“宋文化”潮人文創……2023年5月27日晚,滁州古玩城廣場,瑯琊區豐山街道宋城夜市盛大開街,融合歷史記憶與現代元素,彌漫時尚氣息和市井煙火,市民紛至沓來,“打卡”不斷。
作為滁州中心城區、商貿區、人口集中區的瑯琊區,如何更新城市,讓城市煥新、市民暖心,始終是重中之重的民生課題。
瑯琊區緊盯問題導向,制定更新策略。堅持“無體檢不項目、無體檢不更新”,開展城市體檢,從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面,精準查找“病因”,推進公共服務設施完善、老舊小區改造、道路交通優化、城市經濟激活、特色風貌塑造、市政設施提升、存量資源利用、智慧技術應用。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
我市緊抓城市更新試點城市建設,著力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歷史文化保護融合發展,進一步提升城市的綜合承載力、輻射力和帶動力,建設宜居宜業滁州。城市更新經驗做法被住建部推廣。
城市之美,美在細節;發展之重,重在民生。
我市樹牢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用心用情用力實施10項暖民心行動,努力讓高質量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市民。2023年以來,10項暖民心行動群眾滿意度測評連續3個季度保持全省前2位。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我市深入實施“就業促進”行動,實行“三公里”就業圈點對點幫扶,積極開發社區公益性崗位和臨時性專項崗位。全市開發就業見習崗位3332個、公益性崗位3011個,實現129個社區達到充分就業社區標準,新增技能人才19082人,14279人通過“三公里”就業圈實現就業,有效緩解企業“招工難”、群眾“就業難”問題。
老年助餐服務是老年人關心的“關鍵小事”,也是事關千家萬戶的暖心實事。
讓老年人的幸福“食”光更暖,我市全面做好老年食堂(助餐點)運營服務,解決低收入、失能、獨居、高齡老年人就餐問題,全市已建成城市老年食堂(助餐點)63個、農村老年食堂(助餐點)104個。全市開辦各級各類老年學校共633所,參與學習教育活動的老年人23.5萬人。
老有所養,幼有所育,在關愛“一老一小”中彰顯一座城的民生溫度。
聚焦群眾所需所求,加大學前教育學位和托位供給,構建普及、普惠、有質量的托幼服務體系,2023年全市新增公辦園學位3810個,新增托位4485個,有效解決“入園難”“入托難”“接娃難”等問題。
把惠民生的事辦實,把暖民心的事辦細,把順民意的事辦好。
滁州加快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國家試點工作,圍繞便民這個點,給幸福生活畫個圈。
社區居民出家門步行約5分鐘可達便利店、約10分鐘可達農貿市場、約15分鐘可達超市,“一圈一策”,讓便民生活圈布局點位、業態結構、功能配置等滿足社區居民日常生活消費需求,以高質量便民服務讓群眾居住更舒適、生活更順心。
治國有常,利民為本。就業、教育、醫療、托幼、養老、住房、環境,這些都是老百姓的身邊事、貼心事、具體事。奮進的滁州,堅持把這些民生事融入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中,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多務民生之實,真真切切地增進民生福祉,力促“亭”好滁州的幸福指數更高、美好生活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