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摔傷、寒潮護心血管病患者增加,中逆江蘇各地醫療系統全力應對
寒潮中逆行,行江心守開啟暖心守護
12月中旬,蘇各江蘇迎來大幅降溫,地醫很多人選擇在家中躲避寒潮,療系但醫療急救系統的統開工作人員卻選擇逆行,堅守在工作崗位上。啟暖12月19日,寒潮護記者兵分多路,中逆探訪寒潮下的行江心守醫院急救中心,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蘇各江蘇各地的地醫醫療系統紛紛做好防寒措施,為就醫的療系患者送去“最暖”守護。
事故增多,統開急救中心啟動應急預案
近期,江蘇各地的急救中心基本滿負荷運轉。記者了解到,12月15日23時至16日14時30分,南京市急救中心接到因雨雪冰凍惡劣天氣引起的交通事故、摔傷患者104人,12月18日8時到19日12時,南京市急救中心共出救872次,其中交通事故、摔傷患者145人,較平時明顯增加。
“別著急,已為您安排救護車。不要勉強站起來,不要活動受傷的部位!” 18日早上,大雪伊始,南京市急救中心指揮調度中心就陸續接到因道路積雪、結冰而摔傷的市民來電,調度員有針對性地指導呼救者在救護車到達前展開自救。
急救室里,氣氛同樣緊張。19日早晨,南京市鼓樓區一名74歲老人外出買菜途中不慎摔傷,導致髖關節活動受限,急需救治。到現場后,急救人員立刻對老人進行一系列檢查,并進行急救處置,之后將其送至附近醫院進一步治療。
受雪情影響,交通事故、摔傷急救呼救量明顯增多,且道路通行條件較差。為避免降雪對院前急救工作造成影響,南京市急救中心針對救護車在雨、雪、冰凍等惡劣天氣下的安全駕駛發出通知。中心主任高飛告訴記者:“針對近日惡劣天氣,我們已經啟動應急預案,做好雨雪冰凍天氣日常院前急救工作中的急危重癥患者救治相關醫療工作安排,包括做好急救人員、車輛、設備、藥品等方面的準備,確保突發事件發生時,能夠快速響應,第一時間采取相應醫療急救措施。”
徹夜堅守,保障醫院設施平穩運行
在江蘇省人民醫院,記者看到,急診室、門診大廳前等一些重點防滑區都放置了草墊,室內各個出入口也鋪設了地毯。從18日清晨起,江蘇省人民醫院各部門以雪為令、迅速行動,全力保障患者平安就醫。18日晚上,他們更是徹夜堅守,19日凌晨4點進行大面積掃雪及撒鹽防凍,將全院主要交通要道的積雪全部清理。風雪來臨之際,維修保障工作人員對所有供配電設備、配電間進行巡查,對室外管道進行防凍保護,測試空調制熱模式及供暖效果,確保病房溫暖舒適。
連云港市第一人民醫院為了預防冰凍天氣下水管爆裂,開展巡視后用保溫材料包裹所有外露水管,為寒流到來做好準備,并對供暖設備設施進行排查維護,確保暖氣正常供應。
這兩天,徐州最低氣溫達到零下5攝氏度,為做好低溫極端天氣下的醫院保障工作,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分管院領導牽頭,深入配電室、中央空調機房、供汽機房等后勤保障部門督查設備運行及安全狀況。電工班及時系統排查院內電力設備及線路,避免惡劣天氣條件下大規模使用取暖設備造成用電負荷陡升,導致設備跳閘等突發事故。中央空調、供汽及維修班組密切關注供汽壓力是否正常,及時消除隱患。
患者增加,預計還有一波就診高峰
寒潮下的急診室,圍在分診臺前的病人和家屬像潮水一樣。19日下午,記者在南京市第一醫院急診科看到,陸續有摔倒或突發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前來就醫。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近期每天接診的心血管病患者超1000人。
“降溫后,冠心病、心梗等病人明顯增多。”南京市第一醫院急診科醫生介紹,大部分冠心病患者對天氣變化的敏感性高,寒冷天氣氣溫驟降,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容易出現心肌缺血,這是秋冬季節引發心臟疾病的重要原因。另外,冬季呼吸道感染多發,易誘發肺炎,這也會造成心臟負荷過重,成為心梗的重要誘因。最近氣溫驟降,專家提醒市民要注意防寒,一旦心臟有任何的不適,要及時到大醫院就診。
在江蘇省中醫院,記者看到在急診留觀的患者多為老人。一名75歲的老伯被120急救車送來醫院。家屬告訴記者,老伯患有高血壓,平時身體還算硬朗,但當天在家突然出現頭暈癥狀。
采訪中記者發現,雖然近期江蘇各醫院門急診的患者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但是尚未因寒潮的到來而出現急診大幅增長的現象。專家解釋,這是由于寒潮帶來的影響有一定“滯后性”,預計下周醫院急診會陸續迎來一小波就診高峰。南京鼓樓醫院急診科副主任何飛提醒說,未來幾天仍是摔傷高發時段,務必注意預防。市民出行盡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門前做好防護,穿防滑、紋路深的鞋出門,同時多觀察路面情況,避免在結冰路面行走。(仲崇山 安瑩 王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