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委宣傳部和深圳市文體旅游局主辦的綠色“CUBE180——星源不動產•綠色低碳建筑國際設計大賽”,12月29日在深圳關山月美術館啟動。低碳大賽動
本次大賽是建筑繼去年“CUBE180在深圳——和諧人居空間國際設計大賽”之后的第二屆,與第一屆大賽不同的國際是,本次大賽的設計主題突出了“綠色低碳建筑”的概念。大賽共頒布了兩個系列主題的日啟獎項,面向國內外的綠色建筑設計師和建筑設計愛好者征稿。金獎的低碳大賽動獎金高達兩萬元人民幣,總獎金達到11萬元人民幣。建筑據悉,國際本次大賽截稿時間為2010年4月15日。設計將于2010年5月中旬頒獎。日啟參賽者通過搜索“CUBE180”的綠色字眼可以抵達大賽的官方網站瀏覽中英文征稿函。
據聯合國環境部門所做的低碳大賽動科學統計表明,全球的建筑現代建筑耗用了世界能源的約40%,排放了全球溫室氣體的約33%,這是全球各地的平均統計數據。實際上,不少專家認為,在今天的中國,現代建筑的碳排放應占國內全部碳排放的將近一半。實現建筑業對環境的低碳排放、低污染、低影響,是建筑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也是擺在建筑設計師們面前的新課題。
什么是綠色低碳建筑?世界最有影響力的綠色建筑組織,諸如綠色建筑協會聯盟、世界綠色建筑學會、可持續建筑聯盟等機構達成協議,這就是在描述和定義什么是綠色建筑時,只能采用一種全球通用的語言,即測量建筑物的“碳足跡”。就是說,衡量單體建筑或整個建筑社區是不是真正的綠色建筑,對“碳足跡”進行嚴格科學地“碳審計”將是唯一的評價程序和標準。
對于綠色低碳建筑的具體構成,本次大賽做了明確的界定。綠色低碳建筑分為兩大類,即居住類和商業類。居住類綠色低碳建筑實際上可稱為綠色低碳社區,主要包含三個基本組成部分:綠色低碳單體住宅、綠色低碳室外環境、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前兩者指的是單體住宅和室外環境,而后者即生活方式。就單體住宅而言,如果室外環境的建設沒有全面使用綠色低碳技術,比如一個小區的人造景觀的噴泉、瀑布之類是大量耗電的,這個住宅小區就不能認為是綠色低碳的。退一步講,即使單體住宅和室外環境是使用綠色低碳技術的,而生活在其中的居民卻出入使用高能耗的汽車、在家使用不節能的電器、垃圾傾倒也不分類,即居民的生活方式還是工業時代消費方式,沒有從意識、行為上轉變為低碳生活方式,這還不是真正的綠色低碳社區。真正的綠色低碳社區應該是三個基本組成部分有機聯系、互為依存。所以,推動綠色低碳社區的建設是建立綠色低碳城市、綠色低碳社會、實現低碳減排最具效率的關鍵點。從這一意義上說,本次大賽在傳播推廣綠色低碳建筑概念的同時,也是為了在更廣闊的范圍內,推廣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