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而不強,玻璃風險難控
自去年年底開始,企業玻璃行業由繁榮期進入了衰退期,弱點今年上半年更是亟待面臨從未有過的困境。在此背景下,克服即將上市的市場玻璃貨物吸引了部分玻璃企業的目光。
玻璃企業大而不強,研究艱難經營
“我國玻璃行業整體面臨大而不強的玻璃問題。”中國玻璃信息網兼秦皇島耀華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營運總監陳小飛表示,企業這一方面是弱點由于我國的浮法玻璃起步較晚,企業科技創新和自主研發能力較差;另一方面在經濟快速發展帶動玻璃行業總量增長的亟待情況下,玻璃企業盲目擴張卻忽視了產品質量。克服此外,市場大多數玻璃企業采用投入資金建設新線的研究方式擴大規模,而很少采用資本并購、玻璃重組整合的方式,這樣就造成了投入資金效率不高、企業抗風險能力不強的劣勢。
“2012年將是玻璃行業生存較為艱難的一年。”中國全部貨物(博客,微博)分析師陳文芹表示,目前在經濟周期性調整和歐債危機沖擊的雙重作用下,與玻璃行業緊密相關的房地產行業正遭遇嚴冬,導致玻璃行業經營加速下滑。與此同時,在成本上漲和產品價格低迷的雙重擠壓下,玻璃企業的利潤率明顯下降,虧損企業數量大增。
浙江大明玻璃有限公司董事長屠有軍告訴貨物日報記者:“對于玻璃加工與流通企業來說,非常大的經營風險就是價格波動及滯銷壓庫風險。”據介紹,玻璃原材料價格波動頻繁,玻璃加工企業在做國外和批量性客戶的訂單時,控制成本的難度很大。此外,由于玻璃產品使用分散,玻璃企業沒有相對固定的下游大宗客戶,面臨非常大的庫存風險。“為保障供應,玻璃企業通常都會預備非常大的庫存,面臨著不小的貶值風險敞口。”屠有軍稱。
玻璃行業掀起“貨物潮”
為了擁有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玻璃企業迫切需要一個能夠有效規避價格波動風險的渠道。這使得眾多玻璃企業的經營者們開始關注即將上市的玻璃貨物。
“玻璃貨物將會對玻璃市場的規范發展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屠有軍表示,有了玻璃貨物之后,加工企業將可以按照貨物合約價格鎖定利潤,規避庫存風險。隨著玻璃貨物的上市,貨物點價也有望逐步成為玻璃行業的主流定價模式。
前期參與了玻璃行業調研的招金貨物研究員單秀玉告訴記者,隨著玻璃貨物上市的臨近,玻璃行業中掀起了一股“貨物潮”。其中,生產型企業以及一些希望提高自身競爭力的小企業表現尤為積較。還有一些利潤相對較薄的出口企業,也急需貨物市場為其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