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梅州訊2月23日凌晨,高南京明尚西苑小區建筑地面架空層停放電動自行車處起火引發火災,居思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危高這場火災引起不少市民對高層建筑小區消防安全問題的層建熱議。那么梅城的筑消高層建筑小區,是防安否存在類似火災隱患?連日來,記者對梅城的全莫一些高層建筑小區進行了調查。
疏散通道和樓道等安全隱患依然存在
27日晚上,忽視記者來到梅城梅水路的高一高層住宅小區看到,雖然該小區的居思戶外設置了電動摩托車和電動自行車的充電車棚,但在多棟住宅樓的危高一樓架空層還停放有電動自行車或者電動摩托車,有些車輛上還掛著易燃的層建防風被。
“小區電梯內張貼有禁止電動車進入電梯的筑消宣傳標語,但一些住戶為了充電方便,防安還是全莫會把電動自行車帶入電梯,放到樓道內,我之前就看到過有住戶這么做。”市民陳女士說道。
據了解,2022年7月1日新修訂實施的《廣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辦法》規定,禁止在建筑物的公共門廳、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樓梯間以及不符合消防安全條件的室內場所停放電動自行車、電動摩托車,或者為其充電。
28日上午,記者在梅縣區新府街一高層住宅小區隨機走訪時發現,該小區1號樓的一樓應急疏散通道常閉式防火門呈敞開狀態,沿著該棟樓的消防通道向上行走,記者發現一些樓層住戶會將疏散通道的常閉式防火門用磚頭等物品固定住,打開了疏散通道內的玻璃窗,而且還無視物業的溫馨提示,將通道當成了雜物間,把一些不常用的生活用品堆放在通道上。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了梅城江南新中路一高層住宅小區,在一些樓層的樓梯處同樣堆放了自行車、紙皮箱等各種雜物,萬一發生火情,人員從疏散通道撤離時會有不小的阻礙。
小區有“妙招”規范電動車管理
記者注意到,為了規范電動車管理,有小區物業想出了一些“妙招”。在梅縣區廣州花園小區,記者看到每棟住宅樓一樓大門口都裝上了一套電動車智能識別系統,當物業工作人員將一輛電動摩托車準備推進住宅樓時,該系統識別后會發出智能語音提示:電動車禁止入內。當工作人員使用門禁卡嘗試進入大門時,也會被拒之門外。
“我們這套電動車智能識別系統是在2021年末投入使用的,主要是防止電動車上樓,電動車來到樓下監測范圍內,它就會自動報警,同時會拍下照片,方便我們尋找是哪位住戶。如果要強行進入,刷門禁也無法打開大門,只有將電動車移開監控區域后,業主才能正常刷卡進入。”該小區物業經理翁志林告訴記者,電動車智能識別系統能及時發現并制止業主將電動車推入公共門廳或進入電梯回家充電,避免事故發生。
遇到高層建筑火災該懂如何正確逃生
高層建筑一旦起火,燃燒猛烈,容易蔓延。當高層建筑發生火災時,應該如何處理呢?為此,記者專門采訪了消防救援人員。
“在出于非著火區域的前提下,一是要迅速判斷逃生路線是否安全,這一點主要是通過判斷你所在區域疏散樓梯是否有濃煙覆蓋;二是要適當選擇固守待援,高層建筑的耐火極限都在1.5-2小時以上,煙氣很難短時間內蔓延到你所在的區域。你需要做的是迅速關門關窗,利用濕毛巾等對門窗孔洞進行封堵,并撥打119報警電話告訴救援人員你所在的位置等信息等待救援。”梅州市消防救援支隊綜合指導科(宣傳中心)副科長龔邦提醒廣大市民,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好“三清三關”,并可在家中配備防煙面罩等常見消防器材。
圖、文/梅州日報記者:陳堅平
編輯:陳堅平
審核:林德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