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家校共育育出欣喜:這所“拼起來的育出學校”做了什么?
編輯:湯曉雪 來源:半月談網 瀏覽次數: 次 發布時間:2022-02-08 10:48:30 【字體:小 大】易地搬遷戶子女、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欣喜學校化解縣城超大班額分流的所拼學生……復雜的生源結構,讓湖南省懷化市會同縣城北學校在2018年招生之初,家校共育被調侃為“拼起來的育出學校”。
會同位于武陵山片區,欣喜學校是所拼一個勞務輸出大縣,留守兒童數量多。家校共育城北學校70%的育出學生是留守兒童,這讓校長饒菊芳意識到,欣喜學校要想做好學校育人和管理工作,所拼離不開孩子家長、家校共育特別是育出爺爺奶奶的支持。3年多來,欣喜學校城北學校不斷探索家校共育,收獲了令人欣喜的變化。
實地“問診”:從家訪了解孩子
城北學校位于會同縣城鄉接合部。學校建立之初,會同縣為了化解大班額問題,將一部分學生分流到這里。剛開始,一部分家長不愿意讓孩子在這所“拼起來的學校”就讀。
如何獲得家長信任?饒菊芳要求班主任實現全員家訪,其他老師也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家訪。“只有走進學生家中,才能真正走進學生心里,了解孩子的性格是怎么形成的,遇到問題時才能治標更治本。”饒菊芳說,“我們每學期教師家訪率達到80%以上,覆蓋100%的學生。”
家訪發現,學校近千名學生中70%是留守兒童,教學中孩子暴露出的一些問題,都可以從隔代教養中尋到緣由。
五年級班主任吳瓊說,她所在班級有個孩子,特別容易和同學發生沖突,一旦有矛盾,就出現打架、哭鬧等行為。后來,吳瓊通過家訪了解到,這個孩子的父母都在外打工,奶奶對他百般溺愛,有求必應,孩子成長得任性、自我。吳瓊立即和孩子奶奶溝通,建議她改變教育方式。
“很少有老人會有意識地去研究孩子的心理發展規律,所以爺爺奶奶更容易陷入過度嬌慣、過分監督、自由放養等誤區,這都是隔代教養中最常見的。”饒菊芳說。
不過,饒菊芳也看到了祖輩家長身上獨特的優勢——他們擁有充裕的時間和精力,具有撫養孩子的實踐經驗,并且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積累了豐富的閱歷。于是,她帶領老師們共同研究如何指導爺爺奶奶教育孩子,讓“隔代養”更科學、更有效。
對癥“開藥”:以課堂指導祖輩
摸清情況后,城北學校開始“對癥下藥”。“說是家長培訓,其實更多的就是‘爺爺奶奶大課堂’。”饒菊芳說,這個特殊的課堂上,聽課的幾乎都是老人。
起初,一些爺爺奶奶參會時的行為舉止令人哭笑不得:有老人在培訓快結束時才抽著旱煙、不緊不慢前來;有老人一邊開會一邊做起了“針線活兒”;聽課時大聲接電話、閑聊等情況更是屢見不鮮……
面對“學生們”的漫不經心,老師沒有嚴厲批評,而是耐心地解釋舉辦家長會的必要性,以及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我們之所以要開這堂課,是因為您的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改變孩子,爺爺奶奶開家長會的樣子也會成為孩子聽課的榜樣。”
“如何引導孩子正確使用手機”“如何高質量陪伴孩子”“如何向孩子傳遞愛”……針對學生的不同成長階段,城北學校以年級為單位,圍繞不同主題,定期舉辦家長交流會和培訓會,還多次邀請教育專家進校園,給爺爺奶奶開展專題講座。
因為子女在外打工,65歲的李光富要照料4個孫輩:“我年紀大了,教育思維跟不上,除了讓孩子吃得飽、穿得暖,不知道該怎么在其他方面培養他們。”參加了幾次家長培訓后,李光富明白了培養下一代不只是學校的事,家長也要配合。“現在我愿意用很多時間去學習怎么教育孩子。”李光富說。
慢慢地,除了教育專家和學校老師,也有越來越多爺爺奶奶愿意走上講臺分享自己的體會。“我們還鼓勵家長在學校網絡平臺投稿,記錄下他們的家庭小故事、教育經驗,或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歷程。”饒菊芳說,爺爺奶奶之間也開始互相學習和借鑒教育方法。
合力“治本”:與家長攜手共育
“只有獲得家長的支持,讓家校真正心連心、手牽手,才能做好教育。”饒菊芳說,城北學校是一所新學校,為了消減家長對學校不安心、不放心的“陌生感”,學校專門成立了家長義工團,選出了團長、副團長,帶頭參與學校管理。
“廚師媽媽”和“廚師奶奶”,是城北學校一道特殊的風景線。饒菊芳聘請了一部分在家賦閑的學生家長參與食堂管理,非節假日的早晨,他們會來到學校,負責監督食堂和做中餐,“把食堂交給家長,家長放心了,孩子也吃得開心。”饒菊芳說,如今城北學校食堂里的12位廚師,都是學生的媽媽或奶奶。
每天上下學高峰時段,城北學校校門前的斑馬線旁,都會有數名家長義工護送學生上下公交車和過馬路。“越來越多家長積極加入義工隊伍,志愿參與學校管理工作。”饒菊芳說,如今學校共有家長義工1000余人,其中有500余名是爺爺奶奶。
學校提供的家校互動平臺,也讓孩子們看到了“不一樣的家長”。在雙周周五的班會課上,家長們化身為“老師”,發揮自己的特長為孩子們上課:有一位奶奶,以“美從‘頭’做起”為題,教孩子們梳頭發;有家長秀出廚藝,在課上教孩子們包粽子;還有家長教會了孩子們織毛衣……
如今,城北學校的家校協同已涉及教育管理的諸多方面,教育教學質量得以顯著提升。城北學校也成了最受家長熱捧的香餑餑學校。縣城里流傳著一句順口溜:要想娃娃長成材,讀書要到城北來。
“校長有理念,學校才有靈魂。我的理念,歸根到底就是要真正實現家校共育,學校要推動孩子和家長彼此收獲更多能量,更多愛。”饒菊芳說,未來,她和老師們還會繼續探索,讓隔代教育發揮更大效能,讓老師、家長和孩子實現抱團成長。
半月談記者:張格 袁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