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火爆“減肥神藥”司美格魯肽火爆全球,全球在不少國家更是多國陷入供應短缺狀態。
針對這一情況,限制比利時聯邦藥品和保健品局在當地時間11月14日發布聲明稱,使用司美Ozempic(司美格魯肽的格魯糖尿病版本)等GLP-1藥物只能適用于患有2型糖尿病和某些重度肥胖癥的患者。另外,火爆受到限制的全球藥物還包括諾和諾德的Rybelsus和Victoza,以及禮來的多國Trulicity和阿斯利康的Bydureon。
據了解,限制Ozempic是使用司美丹麥藥企巨頭諾和諾德制造的一款新型可注射處方藥,用于配合飲食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格魯血糖,其藥物有效成分為Semaglutide(中文為司美格魯肽)。火爆Ozempic的全球姐妹產品Wegovy有效成分也是司美格魯肽,但劑量不同,多國專攻減肥適應癥。
此前,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直接發推表示,“禁食和Wegovy”是他減肥的秘訣,由此,這一款“減肥神藥”Wegovy在全球爆火,并陷入供應緊缺。
Wegovy買不到,不少減肥人士則開始使用Ozempic來減肥,這又進一步導致糖尿病患者的用藥出現緊缺。
值得注意的是,比利時并不是第一個限制Ozempic“挪作他用”的國家。今年7月份,英國對Ozempic用于非2型糖尿病患者的用途實施了類似的限制。
全球陷入供應緊缺
事實上,早在今年10月26日,比利時聯邦藥品和保健品局就曾發文建議,GLP-1類似物在全球范圍內的需求越來越大,其中一些藥物的有限供應將在比利時持續到2024年6月,因此部分藥物只能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和重度肥胖患者。
據了解,今年10月,比利時衛生部長Franck Vandenbroucke表示,由于目前諾和諾德的Ozempic供應短缺,比利時正考慮暫時禁止使用Ozempic來治療肥胖癥,以保留該藥物給患有糖尿病的患者。
Vandenbroucke指出:“我們告訴醫生,他們必須為患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保留這種藥物,但我們發現這種策略不起作用。”他還表示,他知道這種藥物對患有病態肥胖的人也有用,所以需要對此進行討論。但簡單的建議并不足夠,需要發出強烈的法律信號。
在11月14日的聲明中,比利時聯邦藥品和保健品局指出,“我們理解這可能會造成不便。無需擔心,我們正在采取措施,以便更多患者能夠接受GLP-1類似物的治療。”
同時,該局還呼吁不要在網上尋找這些藥物,歐洲藥品管理局(EMA)已收到歐盟境內存在偽造GLP-1類似物的報告。
目前,司美格魯肽的緊缺供應正在席卷全球。
歐洲藥品管理局早在2022年10月就曾表示司美格魯肽已經間歇性缺貨,短缺將持續至第二年。今年3月,EMA再次發布官方聲明稱,諾和諾德生產的降糖針司美格魯肽將面臨較長時間的短缺,并預計持續整個2023年。EMA還稱,雖會繼續增加供應,但不確定何時才能滿足市場需求,并要求該藥首先供應給糖尿病患者,而不是將其用于減重的人群。
不僅是在歐盟,在美國市場,Wegovy也從2022年3月開始便出現在美國FDA發布的藥品短缺清單中,至今仍未被除名。據悉,Wegovy供應受限促使眾多美國肥胖癥患者將目光投向糖尿病用藥,這讓Ozempic也同樣步上缺貨后塵。這一結果大范圍影響了美國糖尿病人群的用藥,部分醫生不得不將處方退回到諾和諾德上一代GLP-1產品利拉魯肽(Saxenda)。從今年7月開始,利拉魯肽也同樣上了美國FDA的藥品短缺清單。
不過在中國市場,證券時報記者查詢某電商平臺發現,目前Ozempic暫未出現短缺,糖尿病患者仍能正常購買到相關藥物。
兩大藥企動作不斷
在相關藥物持續供不應求的背景下,兩大減肥藥巨頭——美國藥企禮來制藥和丹麥藥企諾和諾德的股價也應聲飛漲。今年10月13日,禮來制藥股價創下歷史新高達到629.97美元/股,目前最新市值達到5799億美元,成為全球醫企之王;諾和諾德股價同樣在10月13日這一天創下歷史新高,市值突破4400億美元,超過LVMH集團,躍升為全歐洲市值最高的公司。
據諾和諾德披露的三季度財報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諾和諾德實現銷售收入1663.98億丹麥克朗(約合人民幣1755億元),同比增長29%,凈利潤為617.2億丹麥克朗(約合人民幣650億元),同比增長47%。從產品來看,諾和諾德明星產品——GLP-1類抑制劑司美格魯肽實現大幅度增長。
今年前三季度,司美格魯肽三款產品累計銷售額達到1002.22億丹麥克朗(約合人民幣1057億元)其中,減重適應癥的Wegovy銷售217.29億丹麥克朗(約合人民幣229億元),同比增長高達481%;尤其是第三季度,Wegovy快速放量,銷售達到96億丹麥克朗(約合人民幣101億元)。
禮來的三季報同樣吸睛。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累計收入247.7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794億元),同比增長16.63%;凈利潤30.5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20億元),同比下滑29.17%。備受關注的重磅降糖藥替爾泊肽(商品名為Mounjaro)銷售額吸睛,今年前三季度銷售收入累計達29.5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14億元)。分季度來看,今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替爾泊肽銷售分別為5.6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1億元)、9.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0億元)、14.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2億元)。
而在近期,兩大藥企同樣是動作不斷。
當地時間11月8日,美國FDA宣布了一則讓全球投資者矚目的消息:禮來公司的Tirzepatide注射液用于長期體重管理獲得批準,商品名為“Zepbound”。禮來官網新聞稿提到,Zepbound預計將于今年年底在美國上市,共有6種劑量,標價為1059.87美元,較諾和諾德Wegovy的售價低了約20%。
而為了應對供應短缺的問題,11月10日,諾和諾德發布聲明稱,未來幾年計劃投資超420億丹麥克朗(約443億元人民幣),擴建其位于丹麥的工廠,占地面積約為17萬平方米,旨在提高減肥藥Wegovy和其他藥物的產能。
諾和諾德表示,建設項目周期從2025年底開始至2029年完成,其中部分投資已包括在2月份宣布的250億丹麥克朗資本支出中。這項投資將提高從活性藥物成分(API)制造到包裝的整個全球價值鏈的產能,其中大部分投資將用于API產能,包括GLP-1(胰高血糖素樣肽-1)藥物。
中國藥企快步跟進
中國藥企也正在快步跟進。
倚鋒資本相關人士此前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來看,已經從GLP-1受體激動劑創新藥研發中獲得藥物回報的主要是國外藥企。”中國本土藥企參與其中有兩大路徑:
一是藥物研發,具體為直接進行GLP-1受體激動劑創新藥研發,或進行GLP-1的生物類似藥物研發,從研發端看:目前市場上多肽類產品最多,其次是小分子藥物,單抗類和雙抗類激動劑最少,因此布局單抗、特別是雙抗類型的GLP-1受體激動劑是差異化優勢、突破點。
二是深入產業鏈上游,成為多肽原料藥供應商也是國內企業參與的方式。具體來看:一方面,全球非胰島素類的多肽藥物市場規模更加龐大,據沙利文預測,該市場規模有望從2020年的357億美元升至2025年的622億美元;另一方面,相較于藥物研發,多肽原料藥企業一旦進入已經獲批GLP-1類產品產業鏈,變現更快。
天風證券相關研報顯示,目前司美格魯肽國內原料藥供應商共有4家,分別是浙江湃肽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健翔生物制藥有限公司、江蘇諾泰澳賽諾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蘇州天馬醫藥集團天吉生物制藥有限公司。
據不完全統計,國內已有20家公司啟動了GLP-1生物類似藥的在研項目。根據藥智網數據,司美格魯肽“酰化的GLP-1化合物”專利在國內將于2026年到期,司美格魯肽生物類似藥的開發競爭也愈發激烈,臨床進展上,聯邦制藥、華東醫藥、麗珠集團、九源基因以及齊魯制藥等公司進展最快,已將產品推至III期臨床。
目前,多家藥企均在公告或互動易等多個平臺公布了自身的研發進展:
麗珠集團:目前司美格魯肽糖尿病適應癥已完成III期臨床入組,預計明年一季度拿到臨床報告,并爭取盡快報產。麗珠的司美格魯肽采用的工藝路線為生物發酵法,非化學合成。在產能方面,考慮到市場需求量很大,國內糖尿病患者有1億多人,此外后續的減重適應癥市場需求更廣,公司后續將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進行產能規劃。由于目前該品種原研藥的減重適應癥尚未在國內獲批,國內需要其獲批該適應癥后才能開展臨床,公司后續將積極跟進相關工作的開展。
華東醫藥:公司司美格魯肽注射液糖尿病適應癥目前處于臨床Ⅲ期入組階段,入組受試者數量正在逐步增加。此外,后續公司也計劃在國內啟動司美格魯肽注射液用于肥胖或超重適應癥的臨床試驗。公司自主研發的口服小分子GLP-1受體激動劑HDM1002糖尿病適應癥已于2023年6月初實現首例受試者用藥,肥胖適應癥的中國IND申請已于2023年9月獲批。
翰宇藥業:公司GLP-1類多肽制劑:利拉魯肽預填充注射筆制劑于近日收到了來自該產品在美國的合作方合計1408.32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03億元)的首筆商業批《采購訂單》,作為產品獲批后第一筆訂單。基于雙方已簽署的該產品《獨占許可、供應和分銷協議》約定,該金額僅為第一筆商業批前期采購價部分,合作方還將根據后續市場情況增加采購量,該產品雙方會根據銷售量的凈銷額各50%進行分成。本次訂單是公司貫徹執行“立足中國,放眼全球”的“國際化”戰略又一重大里程碑,進一步鞏固和提升了公司的國際市場競爭力,促進公司長遠發展,與客戶深度綁定。訂單具有可持續性,合作方采購的商業批產品將用于來年在美國上市銷售。
泰恩康:公司GLP-1類似物司美格魯肽原料藥(API)生產項目正在積極推進中,針對該品種公司獲取客戶的途徑主要有兩個,一是通過經銷商,二是通過公司參加國外相關展會收集客戶意向,后續公司將有專門的原料藥銷售團隊跟進此項業務,爭取早日投入生產并實現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