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長罷免投票即將在二十多天後的千萬6月6日展開,無論投票結果如何都將寫下臺灣政治發展的別想新紀錄,這不但是只萬臺灣地方自治有史以來第一次地方首長罷免投票,投票結果也將牽動未來國內政黨政治的票認生態,甚至立下地方民主發展的為罷典範。
這段期間猶如仍未完結的韓容棒球賽,韓國瑜及國民黨的易成反罷策略,一方面想直球對決,千萬卻怕被再度扛出牆外,別想拆除罷韓廣告立即被以投影方式反將一軍便是只萬一例;另一方面一心想改投變化球,不夠犀利的票認球路不但無法投進好球帶,球路偏高恐再被狙擊,為罷包括不積極設立投票所、韓容散播投票日不給假的易成假訊息等,已被看破手腳的千萬戰術讓比分再次拉大。
就近兩次選舉在高雄市的投票率來推估,沒有意外至少會有165萬的市民出來投票,就算以2014年最低投票率66.44%來看,總投票數也會超過150萬;此外,再對比近期的民調結果,支持罷免的民眾大概介於52%至63%之間,若換算成選票將有78萬以上,這早已超過法定四分之一以上的規定,看來似乎投票結果已大致底定,韓國瑜的市長寶座恐將不保。
罷韓成功仍有變數,豈能輕忽高票失敗的結果
然而,罷韓真的會這麼順利嗎?恐怕不容樂觀。
首先還是得回到韓國瑜過去僅有兩次的得票數字,縱然得票從2018年的89萬不到2年內便縮水了二十多萬,試圖將忠堅的韓粉力量極大化,拱出60萬來反對罷免也不是不會發生;又,如果只把贊成罷免基本門檻的57票當成此次罷韓的目標,那結果必須有相當之精算,否則韓仍將可能抓住續任市長的生機。
其次,扣除基層村里長及鄉鎮市民代表,臺灣過去共有八次罷免投票的經驗,七案立法委員及一案鄉鎮市長,縱然贊成票數高於反對票數,但是投票率都未達門檻,罷免結果都只能以失敗收場;不過,有趣的是,韓國瑜也不是第一次身陷罷免投票的窘境,早在1994年他任職立委時就被連帶立案進行罷免投票,結果有37萬同意罷免韓國瑜,但因為投票率僅有21.36%而沒有罷免成功。

當然,直轄市長的罷免案不同於上述案例,通過門檻也已修訂為「同意票多於不同意票,同意票數達原選舉區選舉人總數的四分之一以上」,若就數字的推估,罷韓團體心中充滿了希望;但是,罷免案與一般選舉投票不盡相同,沒有複數候選人的對壘情境,單就一人進行贊成與反對的投票,無論是組織動員與議題攻防上較難有火花。這也解釋了過去被罷免的一方多會採低調策略不願回應的態度,主要就是避開掉進罷免的泥沼,投票率低讓贊成票數無法越過門檻。
「韓粉危機意識」+「罷韓自信輕忽」,結果仍難料
此外,當前許多輿論都認為罷韓的支持度相當高,在「罷免一定會過」的認知下,將可能降低投票的動力;換句話說,危機意識的不足恐讓這場罷韓投票雷聲大雨點小。韓陣營不斷拋出阻撓罷免的手段引起支持罷韓民眾的不滿,甚至拉高與中央的對壘情勢,「討厭韓國瑜」似乎成了最大公約數;然而,表態支持與集結投票是兩碼子事,「有效的組織能力」和「從外地返鄉投票」在沒有開票之前,都是不確定性的變數,恐出現「同意票多於不同意票,但同意票數未達四分之一」高票失敗的悲催結果。
別忘了,2020年的總統大選韓國瑜縱然大敗,但在高雄市仍有61萬票的支持,這表示仍有為數不少的市民認為韓國瑜沒有背叛高雄市,參選總統只是不得不為的選擇,發酵韓粉的同情,是支撐韓能否過關的關鍵之一。截至目前為止,罷韓的聲勢已達高峰,相對地也可能激起韓粉的危機意識,假若支持罷韓的投票動力不足,一消一長之際,恐讓情勢隨著投票日逼近而更為混沌。
可以想像這次的罷韓投票將不同於過往的選舉操作,從國民黨中央試圖切割的作法便可看出端倪,避免「藍綠對決」的情勢發酵,難以激發傳統選戰高張力的高度動員;縱然反韓與挺韓仍就高度對立,但年初大選後的選舉激情早已降溫,加上國內疫情仍說不上完全抑制的前提下,現在要說罷韓情形已成定數恐太樂觀,沒有到最後一刻「票票入軌」,結果依舊詭譎難料。

橫豎都是一刀:韓國瑜的僥倖心理,仍以力保市長寶座為要
在投票日到來之前,韓陣營勢必操作兩手策略廝殺到最後一刻,一來透過行政手段來阻撓罷韓的正當性,就算會引起罷韓團體的不滿情緒,但同時也可能讓韓粉再度集結;二來再次起手「蓋牌民調」,盼罷韓同溫層因自信而低估投票的積極度,同時不斷對韓粉輸送同情及危機的意識,反正橫豎都是一刀,無論投票率高或低都可以讓韓國瑜置於死地而後生。
諷刺的是,面對罷韓的挑戰,韓國瑜並不是採取「證明執政能力」的反罷訴求,逃避罷免的心思都凸顯他低劣的政治素養,無視民主選舉「想你所想、投己所好」的價值,就算有幸通過,也難擔起高雄市回到進步港都的榮景。可悲的是,望穿他的政治邏輯,高雄早已不是他的「資產」,或許罷免投票會讓高雄終結許多人心中,比悲傷更悲傷的這兩年。
歷經民主洗禮已久的臺灣,早已養成投完票後平心靜待結果的心理素質;只不過,結果總讓人擔憂,如果覺得罷韓一定會成功而放棄投下神聖的一票,結果恐讓人感嘆「危機感不足」之外,失去難得可以見證歷史的一刻,也會讓人深感遺憾。此時此刻,正視罷免投票的重要性,因為全臺灣、全世界都在看,無論如何,6月6日出門投下履行投票的權利,用選票來驗證高雄的過去,展望高雄未來。
延伸閱讀
- 【關鍵眼中盯】韓國瑜最終戰法:罷韓團體聲量愈大,罷免成功機率愈渺茫
- 如果罷韓成功已成定局,「直球對決」就是韓國瑜延續政治生命的算盤
- 韓國瑜對「罷韓案」抗告二審又被駁回,白話文解釋一審、二審駁回哪裡不同
- 如果「發大財」的夢能醒來,高雄的下一步應該從「海洋」出發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羅元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