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思政課從講堂搬上舞臺 用小音符奏響思政“大樂章”
滁州大中小學生首堂音樂思政課開課
滁州網訊(全媒體記者王 瓊 張巧河 周硯池)講臺是滁州燈光熠熠的舞臺,課堂是大中掌聲陣陣的報告廳,課件是小學一首首優美動聽的歌曲,思政課教師變身主講人……4月25日下午,生首滁州市400余名大中小學師生在滁州學院水上報告廳內,堂音共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樂思音樂思政課。該堂課采用“音樂+思政”的政課全新方式,將思政教育和音樂藝術相結合,開課創新打造了一個沉浸式課堂。滁州據悉,大中這是小學我市首堂音樂思政課,并同步在云端進行了直播。生首
該堂音樂思政課共有“新時代”“全面小康”“亭好滁州”“追夢人”等12個關鍵詞,堂音對應演唱、樂思情景表演、政課樂器演奏等12個節目,其中“亭好滁州”關鍵詞中,以滁州原創的《山水之間》合唱為演出形式,講述了滁州故事。通過主講人娓娓道來的串講,將傳統思政課的“單項式灌輸”變為“沉浸式感染”,讓師生身臨其境,在音樂的感染中更深刻、更立體地感悟理論的力量、實踐的力量和信仰的力量。
滁州學院大二學生蔣雪表示,這堂課用音樂激蕩思想,既感受到當代大學生對黨和國家濃濃的熱愛,更堅定了讓青春在“強國有我”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的決心。滁州市五中七年級學生劉紅玉說,這堂課形式活潑、內容生動,不僅感受到藝術的魅力,更是從串講老師的講述中汲取了精神力量。
滁州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張靜告訴記者:“這是思政課教學方式的改革創新,也是滁州市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一次嘗試。”作為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牽頭高校,他們會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繼續協同創新“大思政”的實踐樣態,讓大中小學生成為課堂中真正的“主角”,打造“思政+”更多可能,積極推動全市大中小學思政課教育教學改革。
“這是思政與音樂的‘跨界’,也是思政教育融入滁州元素的嘗試。”滁州學院音樂學院副院長彭鈺表示,首堂音樂思政課融互動性、教育性、藝術性、欣賞性于一體,使思政教育更接地氣、聚人氣。下一步,他們會把“舞臺上的思政課”推廣到滁州中小學校園,讓學生參與創作、親身體驗“音樂+思政”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