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官方微信公眾號消息,痛別中國工程院院士、腫瘤專著名病理學和腫瘤分子生物學專家顧健人,分生于昨日(9月27日)病逝,物學享年90歲。顧健
顧健人院士近照。人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供圖
1932年1月13日,士逝世顧健人出生于江蘇省吳縣一個醫學世家。痛別1954年畢業于國立上海醫學院,腫瘤專同年入黨。分生1985年創建“癌基因與相關基因國家重點實驗室”。物學1994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首批院士。顧健曾任中國工程院主席團成員、人院醫藥衛生學部常委,士逝世國家“863”計劃專家組長,痛別“973”計劃專家顧問組成員,以及美國General Motor癌癥基金會國際癌癥大獎評委等。
顧健人始終堅持前沿醫學研究,是我國癌基因和基因治療研究的開拓者,腫瘤分子生物學研究的先行者,腫瘤系統醫學的倡導者。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光華工程科技獎和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是全國先進工作者和首屆上海市科技功臣。他從醫執教60多年,培養了一大批醫學領軍人才,推動了醫學事業發展。
顧健人的科研履歷中載滿了碩果和榮譽,然而對他來說,真正引以為傲的,卻還是對情緒與腫瘤疾病關系的研究。他所提出的“三個三分之一”的說法,在醫學界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在顧健人看來,“快樂”對于癌癥患者的康復幾率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圍繞著“快樂”和“情緒健康”的醫學研究,在顧健人晚年的科研中占據了重要的分量。但他依然會覺得自己在這一領域的研究開始得太晚。也正因為如此,顧健人對于年輕后輩寄予了殷切的希望。
正是這種不從俗流的研究態度,讓顧健人在科研中感受到了真正的樂趣,從而不知疲倦地耕耘至今。在倡導用“快樂”促進腫瘤防治的同時,他自己也更是時時刻刻踐行著“快樂”理念。除了古典音樂之外,顧健人的另外一大愛好,是閱讀原版的外文小說。無論是音樂還是閱讀,在他看來,都是調節情緒的不二法門。
重視生活的趣味,讓自己的工作也變得更輕松、更快樂。這種自得其樂的悠然態度,或許與公眾想象中極為嚴肅的科學家形象有所不同,卻正是這位快樂的科研先驅所追求的人生態度。他沉醉于自己的科研領域,在繁重的科研生涯中找到樂趣,反而享受到了人生的“輕”、“淡”之美,而或許這才是他內心快樂的真正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