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梅州訊12月29日晚,南國廣東漢劇“周五有戲·文化惠民”十周年專題晚會在廣東漢劇傳承研究院的牡丹“南國牡丹”劇場舉行,演出還沒開場,綻魅周年專題戲迷和觀眾就早早到位,力廣翹首以待。東漢
晚會在客家大鑼鼓、劇周舉行廣東漢樂《迎春曲》《翠子登潭》中拉開帷幕,有戲緊接著“周五有戲”主題歌《與你相約》、文化晚情景詩朗誦《這方舞臺》、惠民漢歌《南國牡丹吐芬芳》接連上演,南國廣東漢劇《頂燈》《打洞結拜》《百里奚認妻》《罷宴》《盤夫》《天風海雨梅花渡》《王昭君》等精彩選段薈萃,牡丹廣東漢劇七大行當齊登場,綻魅周年專題一招一式、力廣一顰一笑間都彰顯了廣東漢劇特征和流派特點,東漢為現場觀眾帶來視覺和聽覺的劇周舉行雙重盛宴,現場不時傳來陣陣叫好聲。
“我是‘周五有戲’最早期的戲迷,當時在現場我問劇院‘周五有戲’能否長期辦下去,立即就得到了院領導的回應,承諾只要觀眾喜歡,‘周五有戲’將會持續下去。”廣東漢劇戲迷胡廣泉從“周五有戲”開辦的第二期開始看戲,陪“周五有戲”共同度過了10年歲月,并用他的相機給“周五有戲”留下了非常多珍貴的瞬間。對于未來,該觀眾表示,希望“周五有戲”能夠一直延續下去,讓更多人欣賞廣東漢劇的魅力。
另一位戲迷朋友李詩琪表示,她在電視上第一次看到廣東漢劇后就深深地愛上了這種藝術形式,并成為了廣東漢劇的忠實觀眾。她多年來一直關注并支持“周五有戲”,還自發學習廣東漢劇,可謂是超級票友。
國家二級演員管樂瑩表示“周五有戲”是廣東漢劇的生命線,是培養青年演員的一個重要平臺;是鞏固戲迷,對外交流的一個重要載體,希望通過“周五有戲”這個平臺能夠將廣東漢劇推向國內外,聯系華人華僑,傳播客家文化。作為青年演員,她將不斷創作出更多觀眾喜愛的作品,為廣東漢劇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并讓更多人欣賞、喜愛廣東漢劇。
“廣東漢劇‘周五有戲’是我們漢劇人堅守了十年舞臺,在這個平臺上,我們盤活很多經典劇目,也精心打造了很多創新的作品,我們漢劇人跟我們所有的戲迷朋友們一起成長,一起見證了藝術的美好時光。”國家一級演員、廣東漢劇傳承研究院副院長黃麗華表示,戲迷朋友總能給他們演員帶來樸實的感動,就像家人一樣,永遠如約而至。接下來,廣東漢劇傳承研究院將創作出更多深入人心的精品力作,讓南國牡丹會綻放出更加絢麗的色彩。
據介紹,“周五有戲”惠民演出自2013年4月1日創演以來,已整整10年的時間,它始終以公益性惠民演出陣地、藝術人才培養平臺、戲迷觀眾互動載體的形態,堅守傳承和創新發展廣東漢劇,這個舞臺凝聚了所有“漢劇人”的堅守與付出,也揮灑著所有“漢劇人”的淚水和汗水,更收獲無數的戲迷和掌聲。據統計,10年來,“周五有戲”演出了400場。
活動現場還對梅縣丙村“廣東漢劇(漢樂)活動驛站”進行授牌,這標志著廣東漢劇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梅縣落地生根,這也是廣東漢劇院首次在梅縣與民間社團聯系合作,打造非遺活動基地。據悉,廣東漢劇(漢樂)活動驛站,自2018上半年設立以來,到現在已發展到20多個,對宣傳推介廣東漢劇事業作出突出貢獻。
文、圖/梅州日報記者:黃鈺然
實習生:馮楊晏
編輯:黃煒明
審核:練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