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張智 北京報道
今年一季度,經濟季度經濟增速大大超出了市場的增速增長預期。
4月18日,預期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帶飛數據顯示,2023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長4.5%,增速比上年四季度提高1.6個百分點;環比增長2.2%。
“隨著疫情防控較快平穩轉段,各項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政策舉措靠前發力,積極因素累積增多,國民經濟企穩回升。”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說。
一個亮點是,今年以來,隨著疫情防控較快平穩轉段,促消費政策持續發力,一季度消費增長明顯回升。一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66.6%,高于資本形成總額的貢獻,我國需求強勢復蘇。
“從結構來看,一是接觸型、聚集型服務業快速反彈。居民外出就餐、購物、旅游、住宿明顯增多,帶動相關服務業增長;二是物流和人流增多推動出行和交通運輸業較快恢復。出行增多也帶動線下社交類商品消費增加。往后來看,在低基數效應以及出行需求繼續釋放的作用下,二季度社零同比讀數有望進一步走高。”紅塔證券安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二季度我國將陸續迎來“五一”和端午假日,居民旅行意愿十分強烈。同程旅行近日發布“五一”假期旅行消費預測數據,預計2023年“五一”假期,國內長線游和出境游需求出現井噴。“五一”出行的云南、海南、四川、新疆等長線游目的地訂單量環比增長超過15倍,出境游訂單環比增長近5倍。這已超過2019年水平,二季度的假日經濟將有望帶動居民出行消費再度沖高。
中國的向好趨勢,也使得世界銀行等多個國際機構先后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在當前世界經濟整體復蘇乏力的形勢下,中國經濟呈現出積極勢頭,為全球增長注入有益增量。”世界銀行行長馬爾帕斯說。
需求大幅回暖
一季度,隨著消費場景不斷拓展,消費預期改善,服務零售回升態勢良好,成為拉動GDP的重要因素。
數據顯示,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8%,較上年四季度的-2.7%大幅上升。其中,餐飲收入增長13.9%。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7.3%,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達到24.2%。綠色低碳產品較快增長。一季度,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產量分別增長22.5%、53.2%。
“一季度,消費修復大超預期。”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表示。
消費大幅增長背后,是人流物流趨于活躍。一季度,貨運量同比增長5%,客運量增長26.3%。其中,鐵路、民航客運量分別增長67.7%和68.9%。
受消費利好,市場活力逐步增強,3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51.9%,連續三個月位于景氣區間,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58.2%,比上個月上升1.9個百分點,為近年來較高水平,其中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上升至56.9%。小微企業經營也明顯改善。一季度,規上小微型企業增加值增長3.1%,快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長,小微企業景氣指數也比上年四季度回升。
此外,投資也平穩增長。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1%,與上年全年持平。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制造業投資同比分別增長8.8%、7%。值得注意的是, 今年以來,制造業投資持續保持較快增長,一季度同比增長7%,明顯快于全部投資。其中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15.2%,明顯快于全部投資增速。
隨著經濟企穩回升,就業形勢逐步改善,消費場景不斷增加,居民消費信心有所提高,帶動平均消費傾向上升。一季度,全國居民平均消費傾向為62%,比上年同期提高0.2個百分點。綜合來看,今年以來消費整體呈現恢復向好態勢。
“一季度經濟增長中亮點一是消費特別是服務需求相關的消費,以及房屋銷售明顯回暖,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此前積壓需求的集中釋放。同時,基建投資維持韌性,帶動上下游產業鏈景氣度提高,為經濟增長提供助力。”李奇霖對本報記者表示。
付凌暉表示,從中長期發展來看,中國目前人均GDP達到一萬美元,正處在消費快速升級階段,長期消費前景是看好的。綜合這些因素來看,消費對增長的拉動作用會逐步增強。
二季度經濟增速或繼續加快
值得注意的是,不僅是內需在好轉,外貿方面也好于預期。
一季度,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4.8%,其中出口增長8.4%,保持了較快增長。其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貨物進出口的總額同比增長16.8%;對RCEP其他成員國的進出口增長7.3%,出口增長20.2%。同時,一季度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出口增長66.9%,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增長也比較快。綜合來看,下階段穩外貿政策會持續顯效,有利于實現外貿全年促穩提質的目標。
同時,在外部環境復雜嚴峻的條件下,我國外貿韌性得到彰顯。前兩個月,我國實際利用外資增長6.1%,其中高技術產業實際利用外資增長32%。
在需求增長的同時,產業鏈供應鏈加快恢復,工業生產出現了積極變化。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增速比去年四季度加快0.3個百分點。其中,3月份,工業增加值當月同比3.9%、較1-2月提升1.5個百分點,主要行業中,電氣機械、汽車實現兩位數增長,運輸設備、專用設備、有色等行業保持較快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裝備制造業支撐作用明顯。一季度,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3%,高于規上工業1.3個百分點,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長貢獻率達到42.5%。其中電氣機械、鐵路船舶等行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5.1%、9.3%。
小微企業生產改善也十分明顯。一季度規模以上小微型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1%,增速快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速。問卷調查顯示,規下小微工業企業景氣指數比上年四季度提高1.7個百分點,生產經營狀況良好的企業占比提高1.2個百分點。
各種利好之下,企業預期總體向好,制造業PMI連續三個月位于景氣區間,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等綠色產品保持兩位數增長,工業綠色化轉型態勢持續。
“下階段要注重提高投資質量,既利當前,更惠長遠,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付凌暉表示。
他預測,我國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在逐步增強,宏觀政策顯效發力,經濟運行有望整體好轉。考慮到上年二季度受疫情影響基數比較低,今年二季度經濟增速可能比一季度明顯加快。三、四季度隨著基數的升高,增速會比二季度有所回落。如果不考慮基數影響,總的來看全年經濟增長有望呈現逐步回升態勢。
“當前,復蘇之路已經開啟,內生動能增強。經濟核心驅動包括,穩增長加力帶來的基建投資韌性,場景恢復帶來社會集團消費修復和居民收入滯后改善,制造業投資強勁。我認為對經濟可以更樂觀些。”趙偉表示。
責任編輯:徐蕓茜 主編: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