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元演北京市民劉先生和妻子及朋友一行4人觀看了某男明星演唱會,門票全程幾乎在煎熬中度過。連主
據劉先生介紹,屏幕平臺他們花680元買的拒絕票,座位和380元的退票票(最差一檔)僅相隔一排,且位置很偏。元演本次演唱會的門票搶票時間是在4月的一個晚上,當時他聯系了多名朋友一起幫搶,連主搶到后秒付,屏幕平臺訂單時間顯示1秒下單,拒絕4秒付款。退票自搶票成功后,元演他就對演唱會充滿了期待。門票兩個月后開票,連主劉先生對照座位圖,發現自己的座位在看臺最左側的一個區域,且排數很高,當時也沒有太在意。直到演唱會當晚到現場,現實給了他重重一擊。
從劉先生發來的演唱會現場照片中,記者看到,坐在座位上僅能看到半邊屏幕,屏幕上方有音響遮擋。因為坐在“山頂”,視野下方還有臺階圍欄遮擋。“當時搶票我是秒付款,后來該場演唱會還加賣了兩次門票,結果我的座位比別人‘二開’時搶到的還要差。”
記者在某社交平臺搜索該男明星演唱會發現,在網友曬座位的帖子中,有不少是“二開”“三開”(后續第二次、第三次開票)搶到票的,同等價位下,他們的座位或者比劉先生排數靠前,或者更靠近中間區域。
演唱會結束后,劉先生聯系平臺試圖退票,但平臺回復這種情況是正常的,座位是隨機分配,拒絕退票。劉先生認為,這種隨機分配座位的方式,把風險全加諸消費者,像開“盲盒”一樣,開票了或者到現場了才知道座位好不好。“即使是在開票后知悉座位的第一時間選擇退票,也不可能成功,因為開票時間是6月中旬,但5月底就已經不允許任何形式的退票了。”
劉先生的遭遇并非個例。近日,有網友向記者反映,自己花1314元購買某演唱會門票,入場后卻發現位置偏僻,不僅很難看到歌手,連舞美和主屏幕都看不見。同一價位門票遍布多個區域,自己被分到的“可以說是最偏的”。而該網友是在購票第一時間搶票的,顯示3秒完成付款,購票結束后還有多張余票。
記者查看多場演唱會售票頁面,發現絕大多數演唱會售票均采用隨機分配座位方式,即不支持自主選座,在演唱會開始前一定時間開票確定座位。但實際上,開票時間往往在售票規則的允許退票時間之后,這意味著消費者即使對座位不滿意,很多時候也無法退票。且一些觀眾秒搶的票,座位還不如一些觀眾“二開”“三開”時搶到的。
實踐中,演唱會階梯定價及對應座位也為不少人詬病。據記者觀察,多場演唱會票價每檔位差價在200元至500元之間,但有些演唱會在座位安排上,兩個檔位的座位實際上并沒有明顯差距,導致不少觀眾心理落差感很大。而從現有情況來看,演唱會主辦方及售票方并未就如何確定階梯價、如何劃分價格對應座位等做過公示或說明。(全媒體記者 孫天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