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花兒酷似黃花菜 有人隨手采了要吃
刺桐公園管理處提醒: 此花有毒,泉州禁止采摘更不能食用
刺桐公園里的公園大花萱草被一些市民誤認為是黃花菜
■記者 林福龍 莊麗祥 文/圖
公園里的橙色花朵,開得像個小喇叭,花兒黃花枯萎時又有點像黃花菜,菜有吃有些市民竟采摘回家準備煮了吃……這是人隨近日發生在市區刺桐公園內的事件。公園管理處緊急提醒,手采此花叫大花萱草,泉州并不是公園“黃花菜”,而且有毒,花兒黃花市民千萬不可食用。菜有吃
現場走訪
“黃花菜”正盛放 經常被人順手摘走
根據報料,人隨昨天下午記者來到刺桐公園查看現場情況。手采
刺桐公園作為中心市區的泉州一座城市公園,每天吸引眾多市民前來休閑鍛煉。公園在公園西南角、花兒黃花靠近主干道位置,有一片不規則草地,上面種植了一片綠油油的植物,植株頂部是一朵朵橙色花朵,有的含苞欲放,有的開得正旺像個小喇叭,長得酷似黃花菜。
“最近幾年,每到這個季節,確實有市民會擅自摘下這些花。”一位正在散步的居民透露,這些花因為跟黃花菜相似,曾有個別市民偷偷采摘裝進塑料袋里,準備當做盤中餐。她認為,公園里的花花草草,本是美化環境之用,“如果今天你摘一些,明天我采一把,用不了多久,公園將變得面目全非”。
園方回應
它叫“大花萱草” 有毒千萬不能食用
針對某些市民的采摘行為,記者采訪了泉州市公園管理中心。該中心負責人介紹:“這種花雖然形狀跟黃花菜長得有點相似,卻和黃花菜是完全不一樣的兩種植物,這是觀賞型的大花萱草。”該負責人介紹,黃花菜花朵比較瘦長,花瓣較窄,花色嫩黃,而大花萱草的花則接近漏斗狀百合,花色一般呈橘黃色,有的甚至接近紅色。
據了解,大花萱草的地下莖有微量的毒,是絕對不可以直接食用的。大花萱草的花瓣和莖葉都含有秋水仙堿成分,經過胃腸道吸收后,會在體內形成有毒的二秋水仙堿。食用大花萱草,可能會出現口干、腹瀉、頭暈等癥狀。
該負責人表示,目前由市公園管理中心管養的七座公園里,只有刺桐公園和芳草園里種植有少量的大花萱草,“現在公園里的植物除了噴過農藥,也噴了些消毒水,所以市民平時不要隨意去觸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