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國高端極低溫儀器研制獲關鍵突破 | 為量子計算等前沿研究提供保障 |

近日,國高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自主研發的端極低溫無液氦稀釋制冷機實現10mK以下極低溫,標志著我國在高端極低溫儀器研制上取得了突破性的儀器研制進展。 稀釋制冷機是獲關一種能夠提供接近絕對零度環境的高端科研儀器,在凝聚態物理、鍵突材料科學、破新粒子物理乃至天文探測等科研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聞科無液氦稀釋制冷機有別于傳統的學網依賴液氦輔助降溫的濕式稀釋制冷機,無需液氦供應,國高樣品空間大,端極低溫連續運行時間長且運維方便,儀器研制在最近十年迅速普及并成為市場主流。獲關量子計算是鍵突當前世界各國科技競爭的主戰場,稀釋制冷機為量子計算機的破新正常運行提供必要的極低溫環境,是聞科量子計算研究中不可替代的關鍵設備。目前我國此類儀器完全依賴進口,是亟待攻破的“卡脖子”核心技術。因此,研制國產無液氦稀釋制冷機迫在眉睫。 作為我國低溫實驗技術和低溫物理研究的發源地,物理研究所曾在上世紀70年代末就成功研制了我國第一臺濕式稀釋制冷機,實現了最低33mK的極低溫。面對新一輪量子科技競爭的新形勢,物理所再一次組織力量聯合攻關,完全自主研制國產無液氦稀釋制冷機,在歷時兩年半的研發過程中,攻克了低溫設備焊接工藝難題,解決了長期困擾的冷漏、超漏問題,在核心的極低溫高效熱交換器制作過程中,測試評估了大量材料和多種設計方案,攻克了盤管熱交換器和銀粉熱交換器等多項核心技術難題。最終在2021年6月24日晚,該自主研發的無液氦稀釋制冷機原型機實現10.9mK的連續穩定運行,滿足超導量子計算需要的條件,單沖程運行模式可低于8.7mK,基本達到了國際主流產品的水平,在解決量子計算“卡脖子”問題、加快科技自立自強上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掌握稀釋制冷核心技術標志著我國具備了為量子計算等前沿研究提供極低溫條件保障的能力。物理所團隊將進一步優化無液氦稀釋制冷機相關技術,固化工藝流程,正在建設中的新一代制冷機將在易用性和穩定性方面達到進口產品水平,為我國的量子計算實驗前沿研究提供有力支撐。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于傳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系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