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 12月12日,助全省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工作推進會在鄭州召開,村村更村鄉村組總結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吧⑦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丨駐
會議提到,織振振心“要推動鄉村和諧善治,興更建強基層戰斗堡壘,助加強農民技能培訓,村村更村鄉村組培育健康文明鄉風,吧⑦守住安全穩定底線”,丨駐“要加強組織領導,織振振心堅持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興更突出科技賦能、助機制模式創新,村村更村鄉村組為鄉村建設提供堅強保障”。吧⑦
方向準,路子穩。鄉村振興,關鍵是組織振興。在日常工作中,面對黨建、發展、民生、服務、安全、環保等紛繁復雜的工作任務,部分村存在找不準工作重心和方向的情況,面對這一問題,抓住組織振興這個“牛鼻子”顯得至關重要。
黨建引領,駐村更“助”村,開封虎背崗村豫東紅色革命地成熱門打卡點;聯合黨支部建在產業鏈上,南陽喬溝村千畝生態林場“果”飄香;基層治理“橋頭堡”建得牢,濮陽西街關村村民組成50余人應急處置隊保平安……以組織振興帶動鄉村振興,看河南各地如何組織村民振興更“振心”。(臧小景 實習生 范弘燁/文案 張谷臻/海報)
駐馬店郭寺村:“綠、美、靚、潔、暢”,五招聯動“陽光村務” 更陽光
郭寺村位于平輿縣萬冢鎮東北3公里處,全村現有黨員124名,村兩委干部7人,支部委員3人。近年來,以黨建為引領,聚力“強標準”,郭寺村全面提升黨支部標準化建設水平,聚力“強作用”,通過抓牢支部、嚴管黨員、黨員帶動群眾機制,最大化釋放組織正能量,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2022年村全面開展人居環境整治觀摩4次,先后對14個自然村近22公里道路進行了規劃整修,種植景觀樹850余棵,安裝太陽能路燈175盞,新建垃圾池28座,實現了全村主次干道“綠、美、靚、潔、暢”,提升了鄉村顏值,繪就了鄉村振興新畫卷。
南陽喬溝村:聯合黨支部建在“產業鏈”上,千畝生態林場“果”飄香
南陽市鎮平縣高丘鎮喬溝村,全村共2301人,黨員50名。今年以來,喬溝村始終堅持把以群眾為中心的“五星”支部創建工作作為“頭號工程”,充分發揮村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把聯合黨支部建在產業鏈上,將有特長的黨員充實到聯合黨支部中,不斷強化支部和黨員在發展集體經濟、增加百姓收入中的重要作用。
近年來,喬溝村大力發展鄉村生態旅游,采用“龍頭+支部+合作社”的模式,打造千畝生態林場,種植果樹12萬棵,開發“采摘、氧吧、民宿”等功能分區,年可增加集體收入8萬元,帶動90余人務工就業。
開封虎背崗村:黨建引領駐村更“助”村,豫東紅色革命地成熱門打卡點
新時代走好鄉村振興之路,黨建引領是根本,群眾有獲得感是核心。杞縣宗店鄉虎背崗村堅持以基層黨建高質量帶動鄉村振興,以打造紅色革命文化教育基地為抓手,描繪強村富民新藍圖。
2020年以來,在市委組織部和縣委組織部的指導和支持下,在廣大黨員、新鄉賢及村民的關心幫助下,虎背崗村以“淮海戰役總前委指揮部”舊址為紅色底蘊,打造了“豫東革命文化教育創作基地”。
截至目前,全省近300多家單位來此參觀學習,累計接待群眾超過80萬人次。培養講解員、宣傳員、講師5名,講好紅色故事,詮釋紅色文化。成立了黨員干部、青少年研學基地,根植紅色基因,培養時代新人。
濮陽西街關村:筑牢基層治理“橋頭堡”,村民組成50余人應急處置隊保平安
南樂縣城關鎮西街關村共有595戶2750人,黨員214名,黨小組14個,村“兩委”干部9人,村集體收入600萬元。西街關村黨支部始終把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西街關村的發展放在第一位,凝聚黨員群眾一年干成一件大事實事,一年邁上一個新臺階。
近年來,西街關村聚焦“三零”創建,堅持防范在先、源頭治理、著力化解不穩定因素。村民組建50余人應急處置隊伍,制定防汛救災、緊急避險預案,保障應急處突能力,群眾的安全感、幸福感得到全方位提升。
信陽楊高山村:匯“千鈞”之力補足精神之“鈣” ,窮山溝變成“金窩窩”
千斤鄉位于新縣西北部,曾經,這里的父老鄉親“土里刨食”,生存之重,重若千斤。如今,千斤鄉廣大干群上下齊心,匯千鈞之力,讓“窮山溝”變成了“金窩窩”,楊高山村便是其中之一。
為補足群眾精神之“鈣”,拔掉精神“窮根”。千斤鄉讓組織建起來、黨員動起來、黨旗飄起來,把黨建優勢快速轉化為發展優勢,奏響了鄉村振興最強音。
特別是“五星”支部創建以來,千斤鄉駐村第一書記充分發揮多重優勢,持續實施“護航摘星”行動,整合多方力量,圍繞創星目標、創星舉措,真幫實助,合力點燃“創星”新引擎。
焦作獅口村:村民“自組織”編隊爭“五星”,產業發展有了“主心骨”
獅口村位于焦作市博愛縣磨頭鎮西北部,村黨支部現有黨員21名、支部委員3人,曾經是省定貧困村,2017年實現整村摘帽。按照全鎮“支部領辦、黨群共創”工作機制,采取支部領辦、村民自治組織編隊、活動搭臺這一模式,合力創建五星支部。
通過研究考察,結合村產業發展稟賦,獅口村確立種植“陽光玫瑰”這一富民主導產業,明確一名村兩委干部為產業發展領辦人,由無職黨員、熱心群眾和包村干部三方參與產業發展,對產業的發展方式、發展方向等進行全方位謀劃,讓產業發展有了“主心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