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和不健康生活方式流行,提醒全球房顫患者數量日益增多。房顫風險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老年心內三病區主任華寶桐向網友科普房顫的患者會明基本知識,預防房顫發生。顯增
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老年心內三病區主任華寶桐(受訪者供圖)
“從生理功能的加腦角度看,心臟就是梗塞人體的發動機,心臟的提醒規律舒縮為全身的血液循環提供動力。當心房電活動徹底紊亂時,房顫風險高達每分鐘數百次的患者會明興奮頻率使心房連續顫抖而喪失了規律跳動,這就是顯增心房顫動。”華寶桐表示,加腦心房顫動一旦發生就會給人體帶來多方面危害:首先,梗塞患者由于心跳加快而且心率不齊會產生心慌心悸等不舒服的提醒癥狀,這是房顫風險能明顯感覺到的一種危害;其次,心房輔助泵血功能喪失導致心功能受損,患者會明患者可能出現活動后胸悶,氣促等癥狀;更重要的是,房顫患者腦梗塞風險明顯增加,但栓塞事件發生之前患者往往并無相關癥狀,這是房顫潛在的巨大危害。
談及房顫引發腦卒中的原因,華寶桐解釋,房顫發生后,心房喪失了規律的舒縮,血流淤滯較正常竇性心律血栓形成風險明顯增加。由于全身血液都是從心臟泵出,心房形成的血栓一旦脫落,就會順流漂到外周器官血管里面,從而造成相應器官栓塞。血栓栓塞第一站就是腦動脈。因此房顫患者腦梗塞風險顯著增加。
對于房顫的診斷,華寶桐表示,目前主要是靠心電學檢查。發作頻繁的患者多可通過實時心電圖、24小時動態心電圖確診。對于偶發且持續時間較短的患者可延長心電監測時間助診,必要時還可考慮植入式心電事件記錄器。隨著科技的進步,目前已有多種具有心電監測功能的可穿戴智能設備可用于房顫診斷。相信未來會有越來越多房顫患者可以得到及時診斷。
華寶桐介紹,房顫的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患者需要接受規范的綜合治療。良好的生活方式,積極控制高血壓等可降低房顫發生風險。房顫發生后,可通過導管消融或藥物改善心律失常相關癥狀。對于經過評估明確為卒中高風險的房顫患者,則需要長期抗凝治療或介入左心耳封堵術預防腦栓塞的發生。
華寶桐認為,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以房顫為代表的復雜心律失常發病率越來越高。老年患者往往在心律失常的同時伴有器質性心臟病和多種合并癥,給診療帶來了更多挑戰。因此,更需要有專業的團隊給他們提供高質量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