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外匯儲備規模在“3萬億”關口徘徊數月后萬億在今年1月還是國外收縮捅破了這個“整數關口”,降至29982.04億美元。匯儲不過,備縮外匯儲備規模同比和環比降幅明顯收窄萬億我國跨境資金流出已較前一時期有所放緩。國外
“3萬億”并非要死守的匯儲外儲“底線”
從2016年7月開始,我國外匯儲備規模逐月下降,備縮去年全年外匯儲備累計下降3198.44億美元萬億逼近“3萬億”關口,國外引發不少關注。匯儲
央行發布的備縮數據顯示,2017年1月萬億我國外匯儲備規模較2016年12月底下降123億美元,國外連續7個月“縮水”。匯儲
國家外匯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國外匯儲備規模雖已略低于3萬億美元,但仍是全球最高水平。實際上,外匯儲備是一個連續變量,在復雜多變的內外部經濟金融環境下,儲備規模上下波動是正常的,無須特別看重所謂的“整數關口”。
其實,無論從絕對規模看,還是用其他各種充足性指標進行衡量,我國外匯儲備規模都是充裕的。
從當下對外支付能力來看,外匯儲備需要至少滿足3個月的進口,目前這部分外匯需求約4000億美元;從債務清償能力看,外匯儲備需要覆蓋100%的短期外債,目前本外幣短期外債規模為9000億美元左右。這么看來,即便已經在“3萬億”以下,但外匯儲備仍屬綽綽有余。
九洲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認為,盡管我外匯儲備占GDP比重有所下降,但依然接近30%的水平,遠遠超出其他國家的儲備規模,中國外匯儲備規模依然非常充裕。
“3萬億美元并非外匯儲備的底線。”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如果按照IMF對外匯儲備充足率的測算,無論參考固定匯率制度,還是參考浮動匯率制度,我國目前的外匯儲備規模都較為充裕。
非美貨幣反彈導致外儲降幅收窄
盡管1月外儲規模跌破3萬億美元,但其實1月份外儲規模環比降幅為0.4%,較上月少降了288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則少降了872億美元,降幅明顯收窄。
專家認為,今年1月美元指數下跌近2.64%,非美元貨幣對美元的匯率總體出現反彈,匯率折算促使外匯儲備規模有所增加,是降幅收窄的重要原因之一。
“匯率折算因素大約導致270億美元的外儲增長。”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表示,盡管如此,1月個人購匯額度刷新、居民春節境外旅游、企業外債到期償還等季節性因素,仍然導致外匯儲備規模有所下降。
對此,外匯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央行向市場提供外匯資金以調節外匯供需平衡,是造成1月外匯儲備規模下降的主要原因。不過,剔除掉匯率重估因素以后,外匯儲備規模的同比和環比降幅也是明顯縮窄的,這反映出我國跨境資金流出已較前一時期有所放緩,未來隨著我國經濟增長動能逐步增強,跨境資金流動會趨向平衡。
外匯局表示,外匯儲備在多元化、分散化的投資策略下,不同貨幣和資產之間有效發揮了此消彼長、風險對沖的效果,維護了外匯儲備規模的基本穩定。
未來外儲降幅或持續收窄
近期,隨著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雙向浮動彈性的增強,人民幣貶值預期也有所收斂,對外儲的消耗或將進一步下降。
1月份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小幅升值,1月26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6.8588元,較上年12月末升值1.14%;人民幣對美元市場匯率收于6.8780元,較上年12月末升值1.04%。截至2月7日16時30分,人民幣對美元即期收盤價為6.8815元。
與此同時,外匯管理部門加強了外匯合規性審查,結售匯逆差情況或有所好轉。多位專家預計,未來幾個月外匯儲備降幅將繼續收窄。
“我國企業外債去杠桿已基本結束,居民對增持境外資產逐漸冷靜客觀,對外投資正走向平穩,加之債券市場開放等吸引資本流入的因素增多,預計2017年中國跨境資本外流規模有望收窄,儲備下降的速度有可能放慢。”謝亞軒說
連平表示,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穩步推進,人民幣一定程度上已可作為對外結算貨幣,人民幣已正式納入SDR貨幣籃子,儲備貨幣地位持續上升,這也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外匯儲備的消耗。
外匯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當前我國經濟繼續保持中高速增長、經常項目保持順差、財政狀況較好、金融體系穩健的基本面沒有改變,這些有利因素都將繼續支持人民幣成為穩定的強勢貨幣,也將促進外匯儲備規模保持在合理充裕的水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