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性與數學教育和研究發展論壇: | 女性成為數學家的女性潛力尚待挖掘 | |

■本報見習記者 韓揚眉 “中國的工業與應用數學在國際上有著很大的話語權,但這么多年,數學尚待我們在重視和發揮女性群體在數學教育與研究的潛力作用上,與國際接軌還存在一定距離。挖掘網”8月11日,新聞在“女性與數學教育和研究發展論壇”上,科學中國科學院院士、女性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數學尚待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理事長張平文談起了一個月前參加“2019國際工業與應用數學大會”時的潛力感受。 張平文指出,挖掘網工業與應用數學作為數學科學的新聞一個重要分支,在國際重要學會的科學學術委員會組成中,女性代表的女性比例必須超過20%,近兩屆國際工業與應用數學聯合會主席均為女數學家。數學尚待然而,潛力目前中國數學界的院士、“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等杰出女性數學工作者人數仍然較少,在國際數學會議上作大會報告的女數學家比例很小。 女性能不能成為數學家? 答案是肯定的。2019年,國際數學最高獎之一“阿貝爾獎”得主是來自美國的女數學家凱倫·烏倫貝克,她在幾何分析和規范場論的基礎工作極大地改變了數學格局。此外,法國的索菲·熱爾曼、俄羅斯的柯瓦列夫斯卡婭以及德國的艾米·諾特是在婦女沒有獲得受教育權的時代就作出了杰出貢獻的女數學家。 “女性有著自身的特點,我國女性數學家的巨大潛力尚未被挖掘出來,這宏觀上需要國家引導,微觀上涉及家庭和單位等的支持。”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院長席南華說。 中國女科技工作者協會秘書長許平認為,女性具有堅韌和智慧、細心和靈活的特性,如把優質的數學教育與研究能力培養機會擴展至更多的女性,這將對數學應用和科學研究與教育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 然而,一組對比數據卻讓人深感遺憾。據現有統計數據,中國女博士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加,2014年占總畢業生數量的比例為37%。與此同時,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女院士僅占5%左右;在147位數理學部的院士中,與數學緊密相關的僅有2位。 那么,女博士尤其是女數學博士都去哪兒了? 與會專家表示,女性數學工作者“高位缺席”的原因并不難找。例如,中國傳統認為女性負有照顧家庭的責任,政策、立法、社會文化等在看待女性時戴著“有色眼鏡”,一些女性到達一定學業高度時會降低自我要求,自認為應回歸家庭等等。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女科技工作者協會會長王志珍認為,這需要女性找準個人的價值取向。“最重要的是,你想要什么樣的生活?要成為什么樣的人?你希望自己為社會作出怎樣的貢獻?” “在我看來,做研究沒有男女之別。研究做得最好的時期也是家務做得最好的階段,做家務是種放松,可以思考研究中的問題。”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王小云結合自身成長經歷表示,女性需要一點“反叛精神”。 張平文直言,在學習和從事應用數學方面,女性的溝通能力更強,天賦也不比男生差,“女生要有自信,相信自己的學問能做得好,未來也會更好,這很重要”。 據悉,本次論壇有來自基礎教育領域的教師、中學生,高校、科研機構和相關企業代表共80余人。為加強數學教育,論壇上,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和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還聯合發起了“數耀未來”項目。 據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秘書長、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閆桂英介紹,該項目旨在倡導數學家走進校園,幫助貧困地區學生培養數學興趣,為他們提供與數學導師學習交流的機會,未來還將搭建平臺協助企業解決數學應用相關問題,并吸引學生參與項目實踐。項目將分為3個階段展開,即校園數學科普、數學營地體驗和數學應用實踐。 《中國科學報》 (2019-08-13 第1版 要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