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往數據顯示,極即約40%的低風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兒童患者采用有限的抗代謝化療方案即可治愈。然而,患化療獲得好目前尚不能準確地識別極低風險(VLR)的兒采患兒。目前,用低誘導預后主要是強度根據誘導治療第19天的癥狀和最小殘留病灶(MRD)水平<0.01%的綜合表現,來選擇采用低強度治療即可獲得很好的極即效果的患者。
本研究調查了誘導緩解早期MRD水平在0.001%~0.01%,低風對采用低強度方案治療的患化療獲得好極低風險的ALL患兒預后的影響。
2011年10月-2015年9月,兒采共有200例臨床病理特征良好、用低誘導預后誘導治療第19天和結束時骨髓流式細胞儀檢測MRD<0.01%的強度B細胞前體ALL患者接受了低強度治療。
無事件生存率
累積復發率
5年無事件生存率為89.5%(±2.2%標準誤[SE]),極即總生存率為95.5%(±1.5%SE)。低風5年累積復發率(CIR)為7%(95%CI 4-11%)。患化療獲得好29例患者誘導化療第19天時的MRD水平在0.001%~0.01%之間。這些患者的5年CIR顯著高于未檢測到的有殘留病灶的患兒(5年CIR分別為17.2%±7.2% vs 5.3%±1.7%;P=0.02)。
綜上,該研究表明,極低風險的ALL患兒采用低強度治療即可治愈,提示可以通過使用更靈敏的MRD檢測分析方法來進一步完善極低風險(VLR)分類標準。
原始出處:
Sidhom Iman,Shaaban Khaled,Youssef Sarah H et al. Reduced-intensity therapy for pediatric lymphoblastic leukemia: impact of residual disease early in remission induction. Blood, 2021, 137: 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