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新聞大片唱響中國經濟光明前景,中流中國制造姿態講述閃亮世界的擊水中國先進制造企業故事。湖南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推出系列報道《長風萬里》,挺立弘揚代表性企業一路的潮頭長風奮進姿態,展示中國式現代化的湖南弘揚壯麗氣象……第7集:三一集團——中流擊水,挺立潮頭
”,衛視萬里時長11:05
在過去的奮斗一年里,三一集團推出了750多種新產品、中流中國制造姿態新技術,擊水新增近4000件。挺立其中一款2200噸級履帶起重機,潮頭長風在全球率先運用了合車技術。湖南弘揚兩臺設備可以組成一臺4000噸級履帶起重機。衛視萬里目前,奮斗三一履帶式起重機在海外市場的中流中國制造姿態占有率超過四成。
時間回溯到2005年,北京奧運會主體育場鳥巢,在啟動鋼結構吊裝時,找遍全國也只找到了一輛外資品牌的800噸級起重機。超級起重機被工程裝備行業公認為科技含量最高、研發難度最大的產品之一,以前中國沒有制造能力,只有依賴于工業發達國家。
2008年,中國向美國企業訂購了一臺3200噸級履帶式起重機,售價高達2億元。也是在這一年,雄心勃勃的三一決定進軍千噸級起重機市場。
三一重起事業部全地面研究院產品規劃所所長姜冠營介紹:“當時三一準備進軍千噸級起重機的時候,國外品牌其實已經在這個領域有了上百年的積累。我們面臨著各種技術壁壘和壁壘,這些壁壘我們必須一個個打破。”
三一選擇了一條最難走的路——自主研發。經過兩年時間的探索攻關,第一臺千噸級汽車起重機終于成功下線。
三一重起事業部營銷公司總經理伍翔說:“三一人有一種特有的湖湘文化精神,吃得苦、耐得煩、不服輸,讓我們敢于跟高手過招。也許正是這種不服輸的這種精神,讓我們成就了今天。”
2022年,山東裕龍島煉化一體化項目啟動,在吊裝環節需要用到4500噸級的超級起重機。4500噸級相當于一次性吊起3000多輛小轎車,制造這樣一臺大力士,不僅國內沒有先例,國外也沒有經驗可循。
2022年9月3日,三一4500噸級起重機在施工現場,順利完成了吊裝作業,誤差精度達到毫米級別。
山東海灣吊裝公司董事長于利民說:“三一這個企業就像一條鯰魚一樣,把這個行業趕著往前跑,敢做天下先。中國用十幾年的時間走過人家上百年都沒走過的路,4000噸級他們(國外)還沒走過。”
近些年,數字化浪潮席卷而來,工程機械產業的智能化數字化轉型又將是一場生死攸關的決戰。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三一集團創始人梁穩根對外宣布啟動數字化轉型,投入百億級資金,對旗下40座工廠進行改造。
18號工廠是三一在長沙建造的首批廠房之一,企業的智能化轉型翻身仗首先在這間廠房里打響。組隊焊接因零件尺寸大重量重、操作精度要求高,過去只能靠工人手工完成,被行業內認為是最不可能實現無人化的工序。
硬骨頭難啃卻必須要啃下來。企業找來的專業機器人供應商,攻關無果選擇退場。自家技術團隊拿出的方案也一次次失敗。一年多時間里,在經歷了四次推倒重來后,三一終于摸索出“視覺識別+電弧定位”的方法,實現了技術突破。
2020年9月,三一集團的第一座智能工廠達產,在這個11萬平米的智能化制造車間里,20多條自動化產線形成6大高度自動化作業島,人力減少了40%,產能卻提升了50%,滿產狀態下一年可帶來300億元的產值。
為加速培育新智生產力,三一一方面以智能化轉型為企業發展注入新動能,另一方面則積極開辟新賽道。
2019年,三一啟動了電動重卡的研制,而當時世界卡車巨頭們也在嘗試電動化。當時,三一重卡的11名研發人員一頭扎進了電動化的無人區,頂著壓力不斷加大科技研發,沒有標準電池就自己設計,沒有電驅電控,就自己研發。
2023年,不懈的堅持終于得到了回報,三一自主研發的魔塔1165型電動重卡,在載重40噸的情況下,單次充電續航超過800公里,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紀錄。
創建一流企業,造就一流人才,做出一流貢獻,這是三一集團名字的由來。近年來,三一加速進行全球化、數智化、低碳化轉型,在深耕工程機械主業的同時,奮力進軍風光儲氫等能源領域。
回首過往,三一伴隨著中國制造業的崛起,一路破浪前行。放眼未來,三一挺立潮頭,中流擊水,行者無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