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警惕中國法院網公布一起關于患者輸液治療中休克不治而亡的輸液死亡案件,值得所有診所引以為戒。賠萬
這種情況下,警惕診所接診
患者輸液后死亡
2018年9月2日上午,輸液死亡孫某因頭天晚上與親戚聚餐飲酒過量,賠萬頭暈惡心胃部難受,警惕到住處附近的輸液死亡私人診所就診。
診所醫生初步聽診后,賠萬確定治療方案為“飲酒后胃部不適給予補充電解質支持治療”。警惕
孫某在治療過程中突發胸悶、輸液死亡虛汗至休克,賠萬診所予以腎上腺素、警惕吸氧、輸液死亡人工呼吸及胸外按壓等搶救措施,賠萬后轉入淮南市第一人民醫院搶救,經搶救無效于當日死亡。
診所承擔10%責任,賠償7.98萬余元
經司法鑒定檢測,孫某心血樣本中乙醇含量為5.05mg/100ml,同時孫某自身患有冠心病、高血壓等疾病。鑒定機構認為孫某的死亡主要原因為:其自身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引起的心源性猝死。
看完上述案件后,有基層醫生表示,“這位診所醫生挺倒霉,又不是他的醫療過錯。”
事情真是這樣嗎?聽聽法院是怎么說的,也為其他診所醫生提個醒。
法院經審理認為,診所接診時未按要求書寫病例,未對患者進行心電圖檢測,且在診療過程中存在對患者既往病史未予以高度重視,對病情嚴重性預估不足,未及時告知患者及家屬轉診治療等過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患者可能獲得有效救治及生存機會,與孫某死亡后果存在一定的因果關系。
酌定診所承擔10%的過錯責任,一審判決被告(診所)一次性賠償原告7.98萬余元。
遇到這6類人,診所接診要慎重
上述事件,提醒大家遇到這6類人時要慎重接診。
1.拖延病情者
不少老年人喜歡扛病,這一扛就容易出問題。
曾有一位老人在正月初一上午就開始腹痛,但是不愿看病,一直拖到初三疼痛加重,嘔吐頻發才找家門口的醫生治療。最后,因基層無法控制到上級醫院檢查,發現是腸梗阻。
2.精神病、醉酒或吸毒患者
這類人群不僅存在診治過程中病情風險,他們的情緒通常不穩定,還容易傷及醫生本身。
若要接診這類病人,建議其家屬陪同在身旁。
3.疑難雜癥或身患重病者
一些患者的疑難雜癥或者重病在大醫院可能都看不了或治不好,這時他們就會尋找民間偏方,恰好一些診所宣傳有“祖傳偏方”、“獨家秘方”。
如果遇到上述情況,大家千萬不要“大膽嘗試”,甚至說“肯定沒問題”、“百分百見效”。
若接診,在治療1-2次后,患者仍不見好轉或者癥狀加重,一定要及時告知患者前往大醫院就醫。
4.久病不愈者
因病情遲遲沒有好轉的緣故,這類患者心里會著急或者情緒變的非常激動,若這次還沒有治好,也容易出現醫鬧行為。
5.疑信不決者
比如患者來看病時說,“我百度了是什么病要買什么藥”“別的醫生說這病到診所輸液就行”等諸如此類的話,大家一定不能聽從患者的話直接開藥或輸液。
要結合患者病情耐心解釋,解釋后患者仍半信半疑,就不要接診了,避免后續治療留下隱患。
6.刁鉆蠻橫者
在交流過程中,發現患者態度蠻橫、特別愛抬杠,或許他們看病是假,來碰瓷找事是真,具有潛在的醫鬧風險。
大家不要不以為然,認為是小事。類似的事件近日再次發生在云南,62歲的鄧師傅,因腰疼前往昆明區花漁溝村的一家診所治療。診所醫生表示,鄧師傅是腰椎間盤突出。
經包藥、牽引、中藥、輸液等手段治療一個星期后,鄧師傅卻突發死亡,目前家屬報警處理,當地衛健委介入調查。
一旦追究,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或多或少都要承擔一定責任,畢竟患者是在診療活動中受到損害的。就算無需承擔賠償,也會影響診所的日常經營和口碑。
總之,慎重接診可能會損失一些病源,但總比出現醫療事故賠償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