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下午,復旦2023年“上海科技青年35人引領計劃”頒獎典禮舉行,大學獲獎名單正式揭曉。人入復旦5人獲獎,選上2人獲提名獎,海科平均年齡33歲。技青計劃聚焦前沿,年人創新引領,引領科技自強、復旦青年有為,大學祝賀7位復旦人!人入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
晁棟梁 35歲
復旦大學化學與材料學院先進材料實驗室青年研究員
國家及上海市海外高層次引進人才計劃獲得者
晁棟梁主要從事水系電化學基礎與應用研究。選上擔任復旦大學水系電池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海科Materials Today Energy副主編、技青計劃National Science Review學科編輯等。年人已出版英文專著1部,發表論文150余篇,1/3以上入選ESI高被引論文,引用22000余次,H指數69。曾獲得《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科技創新”獎、澳大利亞研究理事會優秀青年基金、澳大利亞研究新星獎等。面向國家對安全電池技術的迫切需求,突破傳統水系電池的反應模式,開發第一代第二代電解鋅錳電池、錫基、硫基水系電池新體系,實現水系電池能量密度的突破。其研究成果獲華為、交投倬粵等大型企業的資助并推廣商業化應用,建立了國內第一個水系電池研究中心,建設全國第一條水系電池GWh生產線,用于基站數據電源、水上新能源動力船舶等。
孔祥進 33歲
復旦大學現代物理研究所青年研究員
孔祥進長期從事X射線核量子光學領域的研究,致力于依托新一代X射線光源,發展新型量子技術。近年來在該領域完成了一系列工作,如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X射線光子與原子核之間的強耦合以及原子核之間的長距離相互作用,在理論上首次提出了單個X射線光子的存儲方法等。其研究工作表明原子核可以成為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的可行系統,并為研制基于原子核躍遷的光鐘等新型量子設備開拓新的可能性。相關成果發表在Nature Photonics、PRL、PRA等國際期刊,被Nature Photonics的新聞版面、德國同步輻射中心官網等媒體報道。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
張俊文 35歲
復旦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員
國家及上海市海外高層次引進人才計劃獲得者,馬可尼青年學者
張俊文目前擔任復旦大學電磁波信息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上海低軌衛星通信協同創新中心副主任,長期從事高速光傳輸、光接入及光無線融合通信的研究,探索不同層次高速光傳輸和光接入的機理、途徑與容量限。迄今已發表期刊或國際會議論文超過260多篇,英文著作一本,包括以代表領域最高水平的OFC Post-deadline paper論文2篇,獲OFC Top-scored Paper稱號 9篇,谷歌學術引用超過5500次,入選愛思唯爾全球頂尖科學家“全球前2%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發表中國/美國/PCT等專利27項,獲得15項美國/PCT專利授權。先后獲得馬可尼青年學者獎、IEEE光子學會博士獎、王大珩光學獎,獲2020年中國光學工程學會科技創新進步獎一等獎、2020年IEEE 802.3標準貢獻獎、2019年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等。擔任OFC、SPIE-PW等國際大會技術委員及2022年OFC N4委員會主席,任2018-2021美國光學學會數字系統光學技術組主席,任IEEE Photonics Journal副編輯,IEEE Networks客座編輯,Frontier Commun. Netw.雜志副編輯,入選《中國激光》雜志社COL和FOE等雜志青年編委,擔任中國電子學會通信分會青年委員、中國光學工程學會光通信與信息網絡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郜娉婷 33歲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鏡中心主治醫師
上海市晨光計劃、“醫苑新星”獲得者
郜娉婷國際首創內鏡下縱隔良性腫瘤切除術NOTEMS、雙氣囊小腸鏡下內翻憩室切除術EIDD等,以第一作者發表在Gut,Endoscopy等雜志;探究消化道腫瘤早篩早診新途徑及治療新靶標,以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發表于Hepatology、Cancer Letters等雜志。入選2020年美國DDW內鏡世界杯,獲2022年UEGW Basic Science Travel Grant、“得佑杯”早期胃癌規范化診療上海市優勝獎、酸相關疾病演講比賽上海市第一名、全國放大內鏡NBI圖像大賽-胃治療組優秀獎等,并獲2023年華夏獎二等獎,第三十四屆上海市優秀發明選拔賽優秀發明金獎等。發表第一/通訊論文共15篇,獲批國家專利6項并轉化2項。擔任中國抗癌協會癌癥篩查與早診早治專業委員會委員,上海市抗癌協會青年理事,Gastroenterology Report雜志青年學術委員,《中國癌癥雜志》青年編委。
武田宇 34歲
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副研究員
上海市啟明星計劃獲得者
武田宇主要研究方向為卵母細胞減數分裂生理及病理機制。武田宇及其所在生殖與遺傳團隊建立了首個人卵母細胞減數分裂研究平臺,先后闡明了人卵紡錘體組裝起始機制以及非整倍體高發機制。近年來以第一或通訊作者在Science(2022),Cell discovery(2023),Journal of Cell Biology(2021), Nature communications(2018)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相關成果被評為復旦大學十大科技進展。2023年受邀在重要國際會議“第五屆世界生殖大會”進行特邀報告。2024年獲得張麗珠生殖醫學青年創新二等獎。
提名獎
原致遠 29歲
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青年副研究員上海市啟明星計劃、晨光計劃獲得者
原致遠面向生命科學中的時空法則,發展統計學習算法,挖掘新一代時空組學數據,探究腦科學與復雜疾病的空間分子生物學機制。以第一/通訊作者在Nature Methods(2021/2023/2024), Nature Communications(2022/2024), Nature Protocols(2023)等發表系列成果:實現首個單細胞核分辨率的空間代謝組學方法,發現與肝纖維化進展相關的空間代謝特征,首次提出“差異微環境”概念,將最優傳輸理論引入微環境建模,發現了三陰性乳腺癌病人預后顯著相關腫瘤亞型等。相關成果多次登上Nature Methods等期刊新聞版面。獲中國生物信息學十大進展、周傳紀念獎、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青年優秀論文獎等獎勵。
王麗娜 32歲
復旦大學化學系青年研究員
王麗娜主要采用低溫微量合成和低溫基質隔離光譜技術的有機結合,研究極端條件下的星際以及大氣化學反應中的瞬態中間體,揭示原始星際和復雜大氣的基元反應機理。近年來在該領域完成了一系列工作,其中以第一/通訊作者身份發表論文 17 篇,包括 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Mon. Notices Royal Astron. Soc.等。搭建了配備高能電子轟擊、激光濺射的低溫基質隔離紅外光譜探測平臺。
獎項簡介
上海科技青年35人引領計劃,本評選旨在探索更有利于青年科技人才脫穎而出的評價和選拔機制,培養和造就一批具有全球視野和創新影響力的青年科技工作者。評選按照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經濟主戰場、國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4大領域,評選出上海35位35歲以下科技創新人才(簡稱上海科技35U35或U35)。評選由市人才辦、市科技工作黨委、團市委和市青聯指導,上海市青年科技人才協會主辦,經初評、終評兩輪后,最終確定50人,其中35人為獲獎者,15人為提名獎。
制圖:黃紫鈴實習編輯:馬蔚佳責任編輯:李斯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