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有危險摸耳朵” ,有危女主播言行何以弄巧成拙
編輯:湯曉雪 來源:成都商報 瀏覽次數: 次 發布時間:2022-08-10 08:46:54 【字體:小 大】社交媒體也好、險摸行何網絡直播間也罷,耳朵主播對自己的女主弄巧言行要有最起碼的邊界感,以及紅線意識。成拙
近日,有危網傳浙江麗水一女主播在抖音平臺進行直播時,險摸行何因長時間未與網友互動,耳朵被網友詢問“是女主弄巧否處于危險,如有危險摸摸耳朵”,成拙該主播立即摸了耳朵,有危網友懷疑主播受人脅迫。險摸行何后經麗水市公安局蓮都區分局核實,耳朵該女主播并未受到任何脅迫,女主弄巧是成拙為了增加個人賬號粉絲,引起網友關注,進行了惡意誤導。
摸一摸耳朵,驚動了警察,這件事情看似偶然,其實很值得玩味。比如,所謂“被控制”,并不是主播主動表達的說法,而是有網友在直播間留言詢問,女主播“順勢”做了一個摸耳朵的動作,且摸耳朵的時候還面帶笑意。
客觀地看,要說主播有多大的惡意,恐怕也未必。就在網友詢問她是否被控制的那一瞬間,人的心理活動其實是很微妙的,她可能下意識的想法是,“我就摸摸耳朵,惡搞一下”。但問題是,主播在這之后,并沒有及時找補,或者解釋自己只是開玩笑,這才引發了誤會,進而把一場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直播搞成了熱點話題。
這就提醒我們,網絡是一個放大鏡,非常細小的言行,都有可能被放大,甚至一發不可收拾,讓當事人失去對事件走向的控制。要認識到,社交媒體也好、網絡直播間也罷,主播對自己的言行要有最起碼的邊界感,以及紅線意識。
如今,隨著短視頻平臺持續完善管理,很多用戶也逐漸養成了“請勿模仿”的安全理念:在主流的短視頻平臺,幾乎稍涉專業動作或危險動作的視頻,我們都會看到類似提醒。一些網友甚至還調侃:太高看我了,這是我能模仿的嗎?
那么,能否將這一安全意識發散,擴展到更多的內容領域?比如,直播內容如果是講段子、開玩笑,那么就明確這一點;如果不是,甚至在直播賣商品或服務,也抱持“講段子”的心態,就很可能誤導受眾,進而涉嫌虛假宣傳。這類僥幸心理不可有,哪怕只是為了博取一時的流量或粉絲增長。
要知道,安全問題無小事。以麗水這位女主播為例,她向網友傳遞了可能處在危險環境中的信息,網友接收后,很可能選擇報警,然后警方會投入警力調查……引發的這一系列連鎖反應,在客觀上就造成了社會注意力的偏移和公共資源的浪費。
或許,這位女主播并沒有想到網友會如此“認真”,但網絡上的很多事情,是不以想到或想不到為轉移的。留言的網友是出于一片好心,只不過有時候會顯得過于敏感。在這種傳播規律下,我們能做的,就是通過規范網絡發言,建立相應的獎懲制度,來規避不必要的差錯和風險。
目前,該主播已發布澄清視頻并道歉,公安機關正在對案件進行進一步調查。吃一塹長一智,希望這位女主播的經歷,能給整個行業提個醒。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翟 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