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見證所以盛民也;民,丨昭乃城之本也。通座
“人民城市人民建,宜業宜居人民城市為人民”。見證在這一重要理念指引下,丨昭昭通緊緊圍繞建設引領區域發展的通座滇川黔省際中心城市目標,扎實做好“城”這篇文章,宜業宜居優化城市空間格局,見證完善路網結構,丨昭補齊設施短板,通座提升城市品質,宜業宜居保障住房安全,見證一幅生動雋永的丨昭實踐圖景,正勾勒出新時代宜業宜居的通座“人民之城”。
社區生活暖意濃濃
“有了這個‘小程序’太方便了,租房者的相關手續可以直接在手機上申請辦理,根本不需要我們東奔西跑。”12月6日,在昭陽區鳳凰街道西街社區服務中心大廳,巧家人李茂偉在鳳凰派出所民警的指導下,進入手機微信小程序“昭陽分局鳳凰派出所出租房屋登記”后,很快就申請了最新居住證。
“通過這個小程序,群眾足不出戶在手機上就報備申請了,等待時間僅半個工作日。”這是昭通公安機關管理出租房屋人員、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創新探索。
曾幾何時,外來群眾到派出所報備申請居住證至少需要等待5個工作日,往返2次。
租房者的問題解決了,有房者的困難也必須重視。多年來,由于歷史遺留問題等種種原因,辦不動產權證成了有房群眾的“第一難事”。
4個月前,昭陽區鳳凰街道聯盟社區8組57戶居民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他們盼了30多年的不動產權證書終于拿到手了。
2020年,昭陽區啟動了自建房歷史遺留“不動產權”登記工作,3年來,經過層層審核,多部門逐戶現場測量、查勘,完成第一批辦證公示名單1207戶,8月份符合標準的69戶居民已領取不動產權證書。
11月9日,昭陽區鳳凰街道石頭塘社區1組官朱氏老人家的小院里賓朋滿座,熱鬧非凡。石頭塘社區黨委攜手轄區愛心人士為官朱氏慶祝101歲生日,真正讓老年群體“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進一步促進社區和諧發展。
近年來,昭通市在城市發展上遵循“無論是城市規劃還是城市建設,無論是新城區建設還是老城區改造,都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聚焦人民群眾的需求”。
老舊小區煥發新活力
對于一個城市來說,良好的人居環境帶來的是城市品位的提升。2021年,昭陽區對94個老舊小區進行了改造提升,其中變化最大的莫過于昭苑小區。
如今的昭苑小區,住宅外墻粉刷一新、文化長廊赫然醒目、車輛停放井然有序、自然環境清新秀麗,已然成為一個老舊小區轉型升級的典范。此前,該小區主要問題是業主車輛多、車位少,亂停亂放現象嚴重及供水系統老化破損導致到處漏水。
“買了新房子都不愿意去,就喜歡住在這里。”看著煥然一新的小區,76歲的昭苑小區業主羅大爺豎起了大拇指。羅大爺的這句實在話,道出了昭陽區老舊小區改造給居民帶來的獲得感。同時,老舊小區的改造調動了小區管理單位及居民代表的積極性,實現了由“要我改”向“我要改”的模式轉變。
昭苑等老舊小區的改造提升僅是昭通實現構建和諧家園目標的做法之一。截至目前,昭通完成796個老舊小區改造,完成投資47.69億元,惠及68806戶居民。
此外,昭通市在保障住房安全上不斷滿足居民住房需求,持續改善城市居民生活條件。實施棚戶區改造102885套,建成棚改安置房79214套,為42901戶發放租賃補貼,分配入住公租房68018套,全市近45萬住房困難群眾實現了“安居夢”;加快“爛尾樓”清理整治,實行“一樓一策”、強化“府院聯動”,分類推進;碧桂園等500強企業開發建設一批高品質且具有代表性的樓盤,滿足群眾高品質住房需求。
近年來,昭通始終堅持以民生為“底色”,全力推進各項工作有序開展,城市面貌全面改善、城市品質不斷提升、民生福祉不斷增強,為昭通人民創造更加宜樂宜游的幸福之城。
精細“繡”出未來城
12月1日,一個平平常常的日子。
然而,對昭陽、魯甸兩地的群眾來說,卻是一個不平常的日子。這一天,昭魯大道改造提升工程基本完成。這一天,40輛新能源公交車上道運行,兩地群眾實實在在地感受到安全、便捷、舒適的出行服務,喜悅寫在臉上,感激留在心中。
“這條路提升改造后,真的是越來越漂亮了!”開車行駛在昭魯大道昭陽段,退休教師趙倩的臉上難掩喜悅之情。
好事成雙。同一天,昭通市元寶山城市體育公園開園,煥然一新的新公園為市民提供了一個集健身、休閑娛樂、競技賽事于一體的休閑健身好去處。“我從小就住在元寶山附近,一直很憧憬這個新的公園,今天第一天開園,我就陪著老父親過來轉一轉。”陪父親在公園里散步的龔女士說。
以做“美”縣城為目標謀劃“城”的文章,全域發力推進城市建設與開發;完善城市路網結構,提高路網密度,暢通城市路網“微循環”,做到“人暢其行、物暢其流”;投資20.6億元的16類工程項目全面完成,昔日的“垃圾河、臭水河”正向“生態河、景觀河”華麗蛻變……
只有抓住重點精準發力,美好生活才更加“可見可感”。圍繞讓群眾住得穩、過得安、有奔頭,昭通市重點抓好幾方面的工作:緊扣11個縣(市、區)的發展定位,高質量做好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規編制,多元化滿足群眾剛性住房需求;加快完善城市配套功能,統籌推進“五城共建”,加快推進“三區一村”改造,為市民提供更優美舒適宜居的城市生活環境;著力推進產城融合發展,扎實抓好園區招商引資,以產業向園區集聚帶動人口向城市集中等。聚焦人民需求,下足“繡花”功夫織就的“未來之城”正在成為現實。
(圖片源于昭通日報社圖視庫)
昭通日報記者:唐龍泉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