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寒冬寶鋼集團董事長徐樂江近日表示,中國+正我國鋼鐵業已實實在在進入“寒冬時節”:需求規模萎縮,鋼鐵全行業虧損。業進不過,入互“互聯網+”正在成為鋼鐵業轉型升級的聯網一個新驅動力。
相關數據顯示,成轉在長達10多年的型新高速增長之后,國內鋼鐵業不僅疲態畢露,寒冬而且經歷著“特殊困難時期”。中國+正國內鋼鐵需求規模在長期持續增長后出現萎縮,鋼鐵今年前8個月國內鋼材表觀消費量同比下降5.2%。業進目前鋼價已跌入谷底,入互國內鋼材綜合價格同比已下降三成左右。聯網鋼鐵全行業陷入虧損,成轉今年前8個月全國大中型鋼鐵企業利潤總額為虧損180億元,而上年同期還盈利146億元。
鋼鐵業陷入困境的最直接原因是產能過剩,同時國內鋼廠效率不高也是一大原因。相關專家認為,產能過剩的表觀原因是重復投資的無序競爭,是產能增長速度快于需求增長速度的長期累積。但深層次的原因是,國內鋼鐵流通領域環節過多的混亂局面造成了對真實需求的錯誤放大,這直接導致行業資源配置效率過低和錯配。
徐樂江說,在全球鋼鐵史上,一些歷史上的鋼鐵強國都曾經歷過目前中國鋼鐵業正在經歷的深度調整期。與以往不同的是,如今有了“互聯網+”這個新的技術背景,這將深刻影響我國鋼鐵業轉型升級的路徑。
國內鋼鐵業擁抱互聯網的歷史已不短。作為行業內的代表性企業,寶鋼早在15年前就建立了鋼鐵電商平臺。但寶鋼人士坦言,以前的電商平臺只是“+互聯網”,是一種簡單的“物理反應”,而不是“互聯網+”式的“化學反應”。
專家分析認為,鋼鐵業走上“互聯網+”的轉型之路,應該是“一體兩翼”:一翼是制造創新,建立“互聯網+協同制造”的產業新生態,大力發展大規模的個性化定制,實行柔性制造,提高網絡化協同制造水平,建設網絡化制造平臺。另一翼則是服務創新,建立數據化的服務模型。
個性化的鋼鐵產品定制,將逐漸改變目前我國鋼鐵業同質化的產業結構。寶鋼集團中央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方園認為,目前鋼鐵業醞釀著“材料革命”,新材料、新規格、新工藝的研制正在進入一個新階段,這是同質化產業結構走到盡頭的必然結果,也是對應“互聯網+”時代用戶個性化需求的新動態。
此外,鋼鐵“互聯網+”時代將直接導致鋼鐵商服務模式的創新。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各類與鋼鐵有關的電商平臺已超過200家,雖然都還處于“燒錢”階段,尚看不出相對穩定的商業模式,但競爭已十分激烈。主要分為兩類:一是以互聯網企業為主導,鋼銀、找鋼網等已初步建立閉環系統;一是以鋼鐵企業為主導,如歐冶云商目標是形成一個面向鋼鐵業的第三方公共開放平臺,不僅交易的產品開放,而且股權結構也全面開放。
關注有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