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費不足 裝備不夠
北大高協在成立至今一年半的高校高球高校高協時間里,已經逐漸摸索出了一條生存的面臨道路。“5月25日我們要舉辦首屆北大杯高球邀請賽,困難雖然經費還沒到位,欲建運動但我們有把握解決。聯盟”即便如此,體育劉海峰還是風尚希望能有更多球場提供更優惠的價格,贊助商能夠加大支持力度,中國“如果將來練一下午球只需要5元、高校高球高校高協7元,面臨我相信會有更多的困難同學樂于參加進來。”
相比于北大,欲建運動很多新成立的聯盟高校高球協會,經費是體育目前最大的問題。北外高球俱樂部成立于半個多月前,風尚“我們協會正在審批的過程中,還沒有正式掛牌,現在拉贊助還不好拉,經費這一塊比較困難。”宋松告訴記者,現在他們還沒有一件球具,每次開展活動都是向北大高協請求裝備上的支援。“我自己花300多元買了兩支桿,每次也都是貢獻出來給大伙用。”
[未來目標]
欲建全國高校高協聯盟
劉海峰向記者表示,“北大的青年都是激情澎湃的,我們想做大事業。”將全國高校現有的高協聯合起來,幫助有需要的學校建立自己的高球協會,是北大高協下一步著手做的工作。“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我們將借助高協聯盟的影響力,來取得社會更廣泛的關注與支持,來進一步推動高爾夫在大學校園乃至全國范圍內的普及。”
劉海峰向記者透露,“10月份我們將向大體協、中高協和教育部等部門提起申請,申報成立北大高爾夫主席團,以北大的名義來舉辦更多全國性的大活動,組建起高校高協聯盟。”
[業內看法]
高爾夫業發展需要大學生
從北大高協成立之初,就與之建立合作關系的天一高爾夫俱樂部執行董事畢劍萍說,“我們很愿意向這些大學生提供優惠,我們球場也需要這些大學生。”
畢劍萍認為,中國高爾夫行業的從業者普遍存在素質不高的問題,這對中國高爾夫長期的發展不利。“正如打高爾夫需要智慧一樣,經營高爾夫的從業者同樣需要文化和學識,大學生們無論只是單純的打球,還是在今后的職業發展道路上會與高爾夫產生交集,他們的加入都將給高爾夫界帶來更多的活力和生機。”
畢劍萍建議高校學生要懂得自我宣傳,以爭取更大的社會關注度,同時可以與球場開展更加多樣化的合作方式。“如果他們愿意來球場當義工,給我們球場的青少年隊員辦一些知識講座、教他們學學英語,我們將非常歡迎,并愿意免費為他們提供練球場地。”
大學生打高球有益職業發展
中國高爾夫界資深前輩趙貽賢教授告訴記者,他1993年就曾在北大分校的體育必修課中開設了高爾夫課程,當時反響很好。趙老表示,“我是很支持大學生開展這項運動的,它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將來的職業發展都有積極的意義。”
同時,趙老指出,目前大學生高爾夫社團的運營情況不太盡如人意,主要是因為社會各界及相關部門的支持力度不夠。“比如北大要將草場改建為練習場,但由于多方原因而取消,這對孩子們是個損失。另外,球場提供的優惠不夠多,相關部門的支持力度不夠大,光憑這些孩子的力量,開展活動是有困難的。”趙老同時表示,高爾夫在中國畢竟是一項新興的運動,有困難也是正常的,但它終究還是會向前發展,會被更多人了解和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