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第3季度,宏觀中國人民銀行進行了企業家問卷調查,經濟調查結果如下:
一、熱度宏觀經濟和企業經營情況
宏觀經濟熱度指數為39.9%,指數較上季上升5.3個百分點,連續是個季自今年1季度達到谷底后連續第2個季度回升;宏觀經濟熱度預期指數為42.6%,較上季上升4.4個百分點。宏觀
企業景氣指數為58.1%,經濟比上季上升2.1個百分點,熱度是指數自去年3季度以來連續第2個季度出現上升;設備利用指數繼上季度回升1.2個百分點后,本季再升1個百分點至41.7%。連續
二、個季市場需求和訂單情況
產品市場需求指數為52.2%,宏觀較上季提高2.5個百分點,經濟開始進入景氣區間。熱度國內訂單和出口訂單指數分別為49.2%和47.2%,比上季提升1.1和2.1個百分點。
三、企業銷售和資金情況
3季度企業銷售狀況繼續改善,企業銷售指數較上季提高1.5個百分點,達到53.2%。企業資金周轉、支付能力和銷貨款回籠情況同步好轉,三個指數分別為57.5%、59.9%和60.1%,比上季提高1.4、0.8和1.0個百分點。
四、企業盈利和投資情況
企業盈利指數在上季度回升5.2個百分點的基礎上,本季再升3個百分點,達到53.8%。企業固定資產、設備和土建投資指數分別為50.4%、49.8%和47.7%,比上季回升2.1、2和1.4個百分點。
附:
5000戶企業家調查擴散指數表
時間 | 企業家信心指數 | 企業景氣指數 | 設備能力利用水平 | 原材料供應情況 | 產品銷售情況 | 產成品庫存水平 | 國內訂貨水平 | 出口產品訂單 | 資金周轉 | 企業盈利 | 當期設備投資情 |
2007.Q3 | 77 | 67 | 45.9 | 57.8 | 61.3 | 50.1 | 55.8 | 53.6 | 60.9 | 58.8 | 53.7 |
2007.Q4 | 76.9 | 67.1 | 46.3 | 57.1 | 61.7 | 50 | 56.5 | 53.2 | 60.1 | 58.9 | 53.8 |
2008.Q1 | 77.4 | 64.8 | 44.7 | 54.3 | 59.7 | 49.7 | 55.4 | 51.4 | 59.1 | 55.1 | 51.5 |
2008.Q2 | 78.2 | 65.3 | 45.6 | 55.1 | 60.9 | 50 | 56.4 | 52.6 | 58.8 | 55.4 | 53.1 |
2008.Q3 | 77.2 | 63.4 | 44.6 | 54.7 | 58.6 | 50.9 | 54.6 | 51.3 | 57.7 | 54.8 | 52.7 |
2008.Q4 | 60.9 | 56.3 | 41.2 | 58.8 | 50.3 | 53.6 | 46.7 | 43.7 | 53.2 | 48.9 | 47.8 |
2009.Q1 | 61.2 | 53.8 | 39.5 | 59.6 | 48.3 | 53.2 | 44.7 | 41.1 | 54.2 | 45.6 | 45.2 |
2009.Q2 | 68.4 | 56 | 40.7 | 60.2 | 51.7 | 52.6 | 47.3 | 44.9 | 56 | 50.8 | 47.7 |
編制說明:
擴散指數是對景氣調查中定性指標的量化描述,用于反映該指標所處的狀態;指數以%為單位(即百分化以后),一般而言,指數上升可反映狀況改善、信心增強。
5000戶企業家調查擴散指數是指中國人民銀行在對5000戶企業開展問卷調查基礎上編制的擴散指數。即通過對5000戶企業的經營者進行問卷調查,得出對問題回答的三種結果,即上升、持平、下降各占總數的比重,然后用上升的比重減去下降的比重,用其差額來反映景氣狀況的水平和趨勢。數值在-100%到100%之間。其值越接近于-100%(或者100%),表明調查企業有關這項指標的總體情況越壞(越好);其值接近于0,表明調查企業有關指標總體變化不大或者情況一般。
為了便于與其他指數進行比較,自2009年3季度起,采用新的計算方法,將前述差額加上100%除以2,轉化為在0和100%之間圍繞50%波動的指數數值。一般而言,指數在50%以上,反映該項指標處于向好或擴張狀態;低于50%,反映該項指標處于向差或收縮狀態;等于50%,表示該指標與上季持平。
相關指數簡單介紹如下:
1、企業家信心指數:基于企業家對當期和預期宏觀經濟形勢的判斷計算得出,反映企業家對整體宏觀經濟的信心。
2、企業景氣指數:在2009年3季度之前稱為企業經營指數,用以表明企業家對本企業總體經營狀況的判斷。一般指全部接受調查的企業家中,認為當季企業經營狀況為“良好”的占比減去認為“不良”的占比。
3、設備能力利用指數:表明企業家對本企業設備能力利用水平判斷的擴散指數。一般指全部接受調查的企業家中,認為本企業設備能力利用水平為“超負荷”的占比減去認為“不足”的占比。
4、原材料供應情況指數:表明企業家對本企業原材料供應情況判斷的擴散指數。一般指全部接受調查的企業家中,認為本企業原材料供應情況為“充足”的占比減去認為“不足”的占比。
5、產品銷售情況指數:表明企業家對本企業產品銷售水平判斷的擴散指數。一般指全部接受調查的企業家中,認為本企業產品銷售為“旺銷”的占比減去認為“滯銷”的占比。
6、產成品庫存水平指數:表明企業家對本企業產成品庫存水平判斷的擴散指數。一般指全部接受調查的企業家中,認為本企業產成品庫存為“偏高”的占比減去認為“偏低”的占比。
7、國內訂貨水平指數:表明企業家對本企業產品的國內訂貨水平判斷的擴散指數。一般指全部接受調查的企業家中,認為本企業國內訂貨水平為“飽滿”的占比減去認為“不足”的占比。
8、出口產品訂單指數:表明企業家對本企業出口產品訂單比上季度變化情況判斷的擴散指數。一般指全部接受調查的企業家中,認為本企業出口產品訂單比上季度“增加”的占比減去認為“減少”的占比。
9、資金周轉狀況指數:表明企業家對本企業資金周轉情況判斷的擴散指數。一般指全部接受調查的企業家中,認為本企業資金周轉狀況“良好”的占比減去認為“困難”的占比。
10、銀行貸款掌握指數:表明企業家對本企業在銀行貸款情況判斷的擴散指數。一般指全部接受調查的企業家中,認為本企業銀行貸款掌握情況“偏松”的占比減去認為“偏緊”的占比。
11、設備投資指數:表明企業家對本企業當期設備投資情況判斷的擴散指數。一般指全部接受調查的企業家中,認為本企業當期設備投資“增加”的占比減去認為“少增”的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