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語墻”鼓勵患者和家屬以文字形式表達自己的醫院營銷真實感受,也鼓勵醫護人員寫下自己的何圍叮嚀和祝福。
同時,繞高活動還向社會廣泛征集對腫瘤患者和醫護人員的質量做好寄語和祝愿。
寫滿祝福卡片在各病區“心語墻”展示,發展醫患間相互鼓勵,品牌和諧相處,醫院營銷溫暖與感動在文字中流淌。何圍
“心語墻”受到媒體廣泛關注,繞高著名醫學期刊《英國醫學雜志》(BMJ)期下網站The BMJopinion還刊登了院長專門撰寫的質量做好介紹“心語墻”故事的文章,讓“心語墻”走向了世界。發展
生命通道:用愛和希望鋪就的品牌通廊
2015年12月,屋頂花園與外科樓四層之間連接主樓與外科樓的醫院營銷通道建成
這是一條新改造的通廊,主要用于轉運手術患者。何圍通廊又遠又長,繞高四壁潔白,是典型的醫院特色。按照建筑規范,這條通廊沒有任何問題,但去視察的主管院長卻覺得少了些神馬,“如果我們是患者,從病房被推去手術室,經過這條空蕩、漫長的轉運通道,心里該是怎樣的焦慮與無助。”
從患者感受出發,緩解他們的緊張情緒,醫院后勤部門兩次優化通廊的設計,在貼近醫院品牌文化的同時,打造出一條給人無限希望的生命通道。
通廊的頂部和圍墻加裝了漂亮的帷幔,帷幔上一只只鵬鳥振翅高飛,同時配以“樂觀”、“堅強”、“信念”、“希望”等勵志字眼。
通廊的顏色以北大紅為主色系,給人沉穩、堅定之感。通廊的墻壁間隔成一扇扇打開的門,希望每位患者都能歷經考驗,最終與醫務人員攜手并肩推開“希望之門”,都能夠如鳳凰涅槃般浴火重生。
心樂坊:用醫術來治愈,用音樂來撫慰
外科樓大廳傳來舒緩的鋼琴聲
音樂可以疏解腫瘤患者焦慮、緊張的不良情緒,減少消極心態的負面影響。
2015年末,醫院康復科牽頭創建了“心音坊”,由專業的腫瘤心理醫生和音樂治療師一起,為患者打造一個用音樂撫慰心靈的所在。
2015年12月29日清晨,外科樓大廳傳來舒緩的鋼琴聲,人們紛紛循聲望去,只見一位姑娘安靜的坐在鋼琴前,玉指輕彈,琴聲悠揚,原本焦急、緊張、沉郁的患者和家屬們,不自覺地放慢了腳步,仿佛在那一刻忘記了自己的煩憂,沉浸在這悠揚的音樂里。這是北大某醫院“心音坊”的首次演奏。
“心音坊”的演奏者全部是愛心志愿者。為了做好志愿者服務工作,康復科委派專人管理,負責安排演奏時間。
專業的音樂治療師規范演奏曲目,每天上下午,都會有志愿者前來演奏,有鋼琴、小提琴、古箏等樂器,越來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其中。
現在,心音坊已經有80多位志愿者參加演奏,其中有獲國際音樂大獎的海歸人員,有留學生,有醫護人員,還有癌癥康復者、資深演奏家等等。由于報名的志愿者太多,他們還成立了考核小組負責篩選。
經過核心之后,才能有幸成為“心音坊”的志愿者。
現在,每當走進外科樓大廳,都會聽到舒緩的音樂,有時是鋼琴,有時是小提琴,有時是古箏或者其他樂器,病人和家屬在音樂聲中候診。
不經意間,他們舒展開緊縮的眉頭,放慢了急匆匆的腳步。
如今,心音坊也已經成為醫院文化的名片。
快閃活動:也玩兒一把行為藝術
一場快閃活動引發現象級傳播
2016年9月28日,在悠揚的“茉莉花”和“歡樂頌”的音樂聲中,一場快閃愛心公益視頻發布會在醫院門診大廳舉行。
這是一場由138人參與的愛心公益活動,也是第一個由癌癥康復者和醫務人員共同演繹的快閃活動。
活動上,歷時六個月拍攝完成的兩支“醫院快閃”愛心公益音樂片正式亮相,分別是《茉莉花》和《歡樂頌》,同時還發布了四部紀錄片:北京紀錄頻道的《愛的頌唱》、北京衛視《生命緣》、界面新聞《快閃背后的故事》的兩集紀錄片。
音樂片《茉莉花》《歡樂頌》發布后,引起了強烈反響,兩部視頻在騰訊視頻點擊量均超過1.1億。
快閃活動緣起于央視的攝像師和編導,他們路過外科樓時,聽見有琴聲飄出來,迸發出創作激情與靈感。
同是央視科教頻道導演,也聞訊趕來參加,和醫院共同策劃,商定要拍攝一部歌頌醫患真情的音樂片。
北京癌癥康復會的會員、正在接受治療的患者、醫院的醫務人員積極參加進來。
先后有幾十位專業的導演和攝像師,這些大腕兒級的專業人士,帶著一顆顆愛心,憑著一腔熱情,沒有一分錢的報酬,義務完成了一部需要幾百萬投資的音樂片。
音樂片播出后,引發巨大的社會反響。
2016年10月上線,當時點擊量達到五百萬次,被譽為現象級傳播,發揮了引領作用,各大醫院紛紛效仿,一時間推出很多“醫院快閃”活動。
一大波被醫學耽誤的畫家脫穎而出
2012年起,醫院連續舉辦“井蓋文化節”。由此掀起了醫院獨有的井蓋文化。在豐富醫院職工文化生活的同時,也給患者及家屬在緊張和壓抑的環境中做出心靈疏解,體現醫院的人文關懷。
通過北京大學某醫院的事例可看出,醫院文化,其實就是播種愛、凝聚愛、傳遞愛的文化。
醫院在創建文化品牌的過程中,要有切實的、能夠引導全員參與的、影響每一位員工工作態度的措施,通過不懈的努力,在醫院上下形成共同的價值觀和行為趨向。
記得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韓啟德院士曾指出,在醫療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要警惕技術至上和醫學市場化的傾向,使醫學日趨離開人文,而人文精神是醫學的靈魂。
鐘南山也講過一句話,醫生眼中不只是病,要有病人。
看看作為一家二級綜合性醫院的南通某院是怎么倡導一種“家園文化”的:
門診布置
為了讓患者走進醫院就有一種家的親切感,圍繞家園文化,門診做了兩方面改變:
1)設置文化休閑區,患者可以在門診休閑區看書、喝咖啡。
2)改變收費、藥房窗口,徹底打破將傳統公立醫院柜臺過高、用玻璃隔開等人為設置的不信任模式,改為開放式、平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