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節倍思親”,幸福因子一年一度的中信重陽節又要來臨。重陽節是銀行陽節個敬老愛老的日子。互聯網、聚焦智能手機給我們的跟爸生活帶來了很多的方便,節省了我們大量的媽過時間,我們通過網絡下單給父母買禮物,溫度或者直接給父母生活費。幸福因子但現在大家的中信確很少去思考,我們的銀行陽節父母真正需要什么?
為此,中信銀行日前舉辦了一場名為“信守溫度”的聚焦專家論壇。正是跟爸意識到如今的重陽節已經進入了手機時代,倡導“信守溫度”零售理念的媽過中信銀行建議大家,今年跟爸媽一起,溫度過一個“有溫度”的幸福因子重陽節。如果你可以在節日里陪伴父母,那就讓我們對爸媽說出暖心的話;如果你無法回家,那就通過電話視頻,表達出我們的愛,還可以在線上或線下,通過教會爸媽使用常用的APP、微信號和小程序,讓他們跟我們一樣,享受到數字時代帶來的“新福利”。
知名經濟學家、中央民族大學教授史璐非常認可這種“有溫度”的做法。史璐教授表示,我們都希望給爸媽帶來幸福。但到底什么東西影響幸福?其實聯合國有一個解釋,幸福感有7個影響因子,第一是收入,第二是壽命,第三是生活水平,第四是內心的獲得感,第五叫人生決策的自由,第六是社會的慷慨程度,前三個因素跟經濟水平有關,后四個應該說跟經濟并沒有直接的關系。
聚焦第四個“幸福因子”,“讓父母獲得內心的獲得感,可以通過線上線下與父母充分溝通,知道父母的需求。”信息技術的進步我們進入了一個二維的信息溝通時代。在互聯網這個二維互動平臺,父母與子女的溝通往往增強了。面對面說媽媽我愛你可能有些困難。“但你在手機上可以說一百次,可以送歌曲、送圖片,這是基于互聯網的一個更高層次的溫度,手機可以增進子女的感情。”史教授幽默地說。
中國傳媒大學新媒體系主任馬澈也強調:“有溫度”可以基于見面或者現代交流工具,老年人更需要互聯網,因為他走不動。他比年輕人更需要網絡,通過網絡,他可以買藥、買衣服、交電費、醫院掛號、辦簽證、網上理財,而且可以隨時可以跟子女見面。
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現在很多社會資源和福利的分配通過互聯網的渠道來進行,比如遠程醫療和智慧醫療。整個社會都推行信息健康平臺、電子檔案、健康大數據。現在養老都采用智慧模式,老年人不會用互聯網,相當于是被剝奪了互聯網帶來的社會福利,人家都用手機掛號你還跑到現場。“社會永遠向前走,幫助老人們消除數字鴻溝,讓老人享受數字時代的紅利,這是當下這個時代,關愛老年人非常重要的‘有溫度’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