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不僅僅是讓醫一門科學,更是學更人文精神的體現。”
10月10日下午,有溫應邀復旦上醫文化講堂暨2024年中山醫院“九月鐘林”學生文化藝術節系列活動特邀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教授、度楊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原院長楊秉輝作“醫學的秉輝人文精神”主題報告,并發布新書醫學科普小說《楓林橋之戀》。開講中山醫院、復旦學校老干部處、上醫醫學宣傳部相關負責同志出席活動,文化復旦上醫師生、講堂醫務人員等近百人參加活動。讓醫活動由中山醫院黨委副書記李耘主持。學更
醫學是有溫應邀科學的,也是度楊人文的
醫學起源于對人的關懷,所以醫學是秉輝科學的,也是人文的。楊秉輝表示,醫生應該了解醫學史,樹立起醫學人文思想。報告中,楊秉輝談及當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對人類生活和思維方式的影響,他提出,雖然科技為人類帶來了便利,但也可能偏離人文軌道,甚至與人文精神對立。他呼吁醫學界要警惕“重技術”“輕人文”以及“唯科學主義”“技術獨尊主義”的傾向,確??萍嫉陌l展服務于人類,而不是凌駕于人之上。
楊秉輝引用《希波克拉底誓言》和孫思邈的《大醫精誠》,強調醫生的目的是為病家謀幸福,“臨床醫學應該是醫學人文精神最豐滿的學科,醫學人文精神應該滲透到臨床醫療的各個方面。”他指出,醫學人文精神的缺失是導致醫患關系不和諧的原因之一,醫生應該從關注疾病轉變為關注病人,以人為本,關注人的整體醫療。
楊秉輝還從醫學人文精神對醫生文化素養、道德品質、審美觀、社會適應能力等多維度要求出發,指出醫生是醫學的實踐者,也是醫學人文精神的體現者,醫學的人文精神應該貫串于醫生的言行舉止和醫療行為之中?!疤岢t學的人文精神對醫生的文化、道德、審美修養及社會適應諸方面皆有更高于一般的要求?!?/p>
“為人群服務”是終生追求的“楓林橋之戀”
主題報告結束后,楊秉輝向大家介紹了他的新書——醫學科普小說《楓林橋之戀》。該書于2023年12月由復旦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通過描述幸福邨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徐家霆、袁秀芬等醫護人員的工作、學習、感情和生活,印證了顏福慶老校長在楓林橋地區創立上海醫學院新址時樹立醫學教育“為人群服務”的深刻意義,謳歌了醫務人員的奉獻精神,展現了全科醫學“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
“《楓林橋之戀》的楓林橋,不僅僅是指他們相戀的場所,楓林橋畔的上海醫學院給他們的教育:‘人生意義何在乎?為人群服務?!攀撬麄兘K生追求的‘戀情’。”楊秉輝從顏福慶老校長在楓林橋地區購地建立上醫新址的歷史說起,向大家闡釋書名的深層意義。醫學本身應是生物——心理——社會模式,醫學知識的科普要在有溫度的“真實世界”中進行,醫學科普小說的創作就是使讀者在看小說的過程中能獲得醫學的知識。
該書責任編輯、復旦大學出版社資深編輯賀琦表示,《楓林橋之戀》是一部適合廣大全科醫學工作者,社區人群閱讀的生動讀物?!皬偷┐髮W出版社同仁都認為這部書內容豐富,信息量大,故事真實,情節感人,作為高校出版社,能出版這樣的好書感到十分欣慰?!?/p>
楊秉輝教授開設的微信公眾號,保持著每周更新的頻率
“我今天是來還愿的?!苯涣鳝h節,一位觀眾舉手發言,“在楊教授建議的舒緩治療幫助下,我的父親在患有肝癌的情況下多活了三年,今天我專程來向楊院長表達感激之情?!?/p>
“我希望醫院或是出版社能和新媒體加強合作,制作一些科普短視頻,以此產生更好的推廣效果,更大發揮楊教授這本書的價值?!爆F場氣氛熱烈,參與交流的觀眾不僅有對醫學人文精神與科普創作感興趣的醫學生,還有多年收聽楊秉輝主持的醫學科普電臺節目《名醫坐堂》的忠實粉絲,以及專程前來表達感激之情的病人家屬。楊秉輝耐心細致地回答了每一個問題,就書中內容、創作背景以及醫學科普創作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見解和體會。
聽完報告后,現場觀眾互動交流
為使讀者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到小說所描繪的場景和氛圍,這位上海灘小有名氣的“醫生畫家”在《楓林橋之戀》一書中插入了十余幅自行繪制的本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圖像。近年來,楊秉輝多次回到母校上醫寫生,創作了一批精致的鋼筆畫。活動現場,活動主辦方向楊秉輝送上了一份特別的重陽節禮物——由上醫學生和教職工子女為楊教授的手繪鋼筆畫填色繪成的畫冊,寓意著醫學人文精神的傳承與發揚。
“楓林橋之戀,是楊院長對醫學界美好的回憶和深深的祝福,它生動且深刻地描述了中國基層醫生們在楓林橋這個歷史淵遠悠久的地方對病人的愛心和對醫術的執著。醫生們對病人的關心永遠是排在疾病前面的,這正是楊院長所一再強調的醫學的人文精神核心。醫術是冰冷的,是在不斷迭代的,而醫德是有溫度的,醫生與病人的緣分是值得祝福的?!睏畋x教授微信公眾號讀者、現場觀眾束女士留言。
復旦上醫文化講堂是在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黨委領導下,由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黨委宣傳部創立的校園文化傳播平臺。講堂立足上醫歷史文化與醫學人文精神,以醫學領域專家、醫務人員和文化領域名家為資源依托,加強醫學與人文的交流對話,講述文化故事,傳播文化理念,弘揚醫學精神。
制圖:何雅琪實習編輯:羅鈺責任編輯:李斯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