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G支付方式改革下,付費下我們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相關的必須名詞,這些名詞都代表了什么意思。解的見名筆者梳理了39個常見的個常名詞,并且根據使用場景的付費下不同分為了五個大類,包括基礎概念13個、必須預設指標9個、解的見名管理指標2個、個常核心指標6個、付費下擴展指標9個,必須并做了相關釋義。解的見名具體如下:
一、個?;A概念(13個)
1.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上世紀70年代美國學者研發的付費下一種管理工具,主要應用于住院醫療服務績效評價及醫保付費管理。必須
2.主要診斷大類(Major Diagnostic Category,解的見名MDC) 以解剖和生理系統為主要分類特征,按A-Z共26個字母進行區分。是DRG分組的第一級。
3.核心疾病診斷相關組(Adjacent Diagnosis Related Groups,ADRG)根據疾病臨床特征劃分的疾病診斷或手術操作等臨床過程相似的病例組合。是DRG分組的第二級。ADRG不能直接應用于管理或付費,需進一步細分為DRG后才能使用。
4.細分DRG(也稱DRGs)根據國家醫療保障疾病診斷相關分組(CHS-DRG)分組與付費技術規范、CHS-DRG分組方案,結合區域實際,住院病例進行分組。各組內疾病診斷或手術操作等臨床過程相似,且資源消耗相近。是DRG分組的第三級,也是最后一級。
5.先期分組(Pre-Major Diagnostic Category,Pre-MDC)為保證分組的科學性,將消耗大量醫療資源的病例單獨成組,減少對整體分組效能的影響,設立先期分組(Pre-MDC)。
6.病組類別 根據病例是否入組及入組費用與DRG標準費用的情況,將DRG病例分類分為基礎病例組、高倍率病例組、低倍率病例組、常規病例組、非穩定組、歧義組(QY組)和歷史缺失組。
7.基礎病例組 為促進分級診療,實施輕癥基礎病組同城同病同價付費,選定部分病組作為基礎病組,全市不同等級定點醫療機構基礎病例組結算時的等級系數統一設置。
8.高倍率病例組 住院總費用高于本DRG病組次均住院費用一定倍數的入組病例。高倍率病例組不包括住院天數超過60天的病例。
9.低倍率病例組 住院總費用低于本DRG 病組次均住院費用一定比值的入組病例定義為低倍率病例組。
10.非穩定組 組內病例小于一定數量的病例,以及組內例數大于一定數量且變異系數CV大于1的入組病例。
11.歧義組(QY組)由于主診斷與主手術不匹配導致無法進入某個DRG組的病例。
12.歷史缺失組 依據CHS-DRG分組技術規范,結合歷史病例數據情況,針對三年歷史病例未覆蓋的病組,定義為歷史缺失組。
13.未入組病組(0000組) 因數據錯誤或不準確等質量原因導致應入未入組的病例。
二、預設指標(9個)
1.成本 每個病例在整個住院過程中消耗的人力、財力和物力資源的總和,并通過貨幣形式加以表達。
2.變異系數(Coefficientof Variation,CV) 將臨床過程相似、資源消耗一致的病例進行組合,為確保入DRGs組的所有病例成本消耗在同一水平,根據病例在成本上的差異性設定的差異指標。
3.權重Wi 基于特定時間及區域內原始數據,平均得出病例資源消耗費用(次均住院費用)
4.DRG相對權重(RelatedWeight,RW)各DRG組患者的平均費用與所有住院患者平均費用的比值,反映了以原始數據分組后各DRG組的資源消耗、技術難度的相對水平。
5.基礎費率(BasicRate,BR) 定價時每個相對權重點值的貨幣價值,實際上就是患者的平均成本,可以根據各地每年醫療服務成本、物價消費指數和通貨膨脹指數等因素的變化,定期進行更新與調整。
6.費率(PaymentRate,PR)分配到每一權重上的貨幣價值。
7.等級系數 根據定點醫療機構衛生收費等級和醫保結算等級,為不同級別定點醫療機構同個病組設置差異化的付費標準。
8.專科激勵系數 對國家重點???、省重點專科等特色優勢???,在計算其重點病組結算時賦予專科激勵系數;對于中醫優勢病種對應的DRG病組賦予中醫扶持系數,結算時給予一定的傾斜。
9.DRG基礎價格(付費標準) 各DRG組的標準支付額,由DRG相對權重(relativeweight,RW)和基礎費率(basicrate,BR)兩部分組成。
三、管理指標(2個)
1.入組標準 理論上醫療機構病例均應納入DRGs分組,但DRGs是針對急性病住院患者資源消耗的管理應用工具。大于60天、費用異常、編碼異常等病例等不納入DRG管理。
2.入組率 按照入組標準,成功入組DRGs分組的病例數據。是首個表現DRGs應用效果提示指標,反應醫院病案管理水平。
四、核心指標(6個)
1.DRG組數 病例數據分組后,得到的DRGs組的數量。反映一段時間內某個醫院能夠得到的DRGs組數與區域內DRGs組數的比較。組數越多,實際提供的服務范圍越廣。
2.病例組合指數(CaseMixIndex,CMI)出院患者例均權重,反應某類病例所耗費醫療資源的程度,通常作為評判醫療服務技術難度的重要指標。CMI作為DRGs應用體系中的核心指標之一,CMI指數越高,代表收治疾病的疑難危重度越高。
3.總權重 每一個DRGs組的權重與該組病例數乘積的和。是工作量內涵指標,不僅可以單獨作為工作量計算,也可作為其他指標轉換的基礎??倷嘀卦酱螅瑢嶋H提供的服務數量越高。
4.費用消耗指數(charge consumption index,CEI)醫院的各DRGs組例均住院費用與區域內該DRGs組平均住院費用的比值。表示醫院治療同類疾病所需費用與全市(地區)平均水平的高低。
5.時間消耗指數(time consumption index,TEI)醫院各DRGs組平均住院日與區域內該DRGs組平均住院日的比值。表示醫院治療同類疾病所需住院時間與全市(地區)平均水平的高低。
6.死亡風險評分(Riskofmortality)各DRGs組患者死亡率與平均值和標準差之間的關系,體現醫院醫療質量和安全管理的情況,也間接反應了醫院的救治能力和臨床診療過程的管理水平。
五、擴展指標(9個)
1.每權重費用消耗 實際住院費用總值與總權重比值。反應醫療機構每個權重實際消耗醫療資源的情況。
2.每權重住院日消耗 實際住院日總值與總權重比值。反應醫療機構每個權重實際消耗時間成本的情況。
3.每權重結余率 醫保決算后的總結余費用與總權重的比值。表示每權重的結余情況。
4.病例結余費用 決算總費用與實際總費用的差值分配到每個病例的費用。表示每個病例的結余情況。
5.病例結余率 病例結余費用與病例總費用的比值分配到每個病例的比值。
6.每CMI值床日費用 融合時間消耗和費用消耗,每床日費用與CMI值比值。
7.患者重返率 患者出院后在特定的時間內重返醫院進行治療,包括不同的醫院。
8.典型病種死亡率 對特殊病種如心梗、腦卒中、重癥肺炎等典型,進行計算病死率。
9.高風險組死亡率 根據死亡風險評分,針對重點患者和人群計算死亡率
來源:醫保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