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團購投訴不少消費者購買物資后發生配送不及時、西紅新鮮貨品變質、柿變上海售后不力等問題。質蔬今天,菜禮處理市場監管部門公布一批消費者投訴處理典型案例,公布聚焦消費者反映集中的批消民生物資、社區團購等問題,典型及時調解并化解糾紛,案例強化對消費者權益的團購投訴保護。
團購西紅柿遭擠壓變質
近日,西紅新鮮松江區市場監管局收到消費者投訴,柿變上海反映某超市出售變質西紅柿。質蔬執法人員第一時間與消費者電話聯系,菜禮處理并立即到該超市調查。公布經查,消費者通過團購購買了該超市蔬菜套餐。因套餐份數較多,在運輸或搬運過程中,西紅柿遭擠壓破損。消費者表示,所住小區屬于管控區,人員不能出小區,蔬菜緊缺,希望能夠補償西紅柿。經調解,該超市表示愿意補償,但因其處于閉環管理,難以安排配送。

圖說:為解決消費者需求,執法人員將西紅柿送到小區門口 來源/采訪對象供圖
為解決消費者需求,執法人員將西紅柿包裝好,于4月17日上午送到了小區門口。
電商蔬菜禮包菜品不新鮮
長寧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收到市民投訴,反映其在某電商平臺上訂購98元蔬菜禮包,收到時菜品不新鮮,部分甚至腐爛。消費者還認為,禮包價格高于實際蔬菜價格。
執法人員立即聯系該平臺,得知蔬菜禮包是由供應商通過位于嘉定的蔬菜工廠直接發貨。執法人員要求平臺隨機挑選已封裝好的禮包產品,通過“一鏡到底”的視頻形式反饋給市場監管部門,并對相關蔬菜農產品索證索票、農殘檢測報告等憑證進行了檢查,整體情況良好。
進一步了解發現,蔬菜禮包是從工廠基地發出后送至社區點位,再由社區團長與志愿者協調發放時間,從配送到點位到送到居民手中,存在一定的時間差。且當日上海溫度近30℃,蔬菜在高溫條件下易出現萎蔫失水、黃葉、爛葉的情況。而經核對蔬菜進銷價差,執法人員發現平臺相同商品的銷售利潤率低于非疫情封控時期。
對此,執法人員要求平臺加強貨物運輸環節管理,加快配送速度,并要求平臺在線上開展調解工作。經調解,平臺對問題蔬菜予以了退款。
APP購買物資既不送也聯系不上
閔行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接消費者投訴,稱其通過某公司app購買疫情物資后卻沒有派送,配貨門店和網站客服均無法聯系。
執法人員聯系消費者得知,其因封控在家急需物品。執法人員安撫消費者情緒后,第一時間到配貨門店開展調查,發現門店因訂單量激增,加上商品供應不足,很多訂單無法派送。門店負責人表示消費者如需繼續配送,可申請加急處理,但退款訴求仍需通過app提出。而官方客服則稱需向門店反映,投訴處理陷入僵局。
執法人員聯系上了該公司區域的負責人,要求公司落實消費者權益保護主體責任,盡快與消費者聯系,抓緊解決合理訴求。當天下午,消費者表示投訴已解決,公司已退還錢款。
新民晚報記者 金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