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開年巨獻——當代名家推薦:王山嶺
發布時間:2023-08-15 09:34:28 作者:字畫小使者 瀏覽量:456
藝術簡介
王山嶺,l976年天津美術學院大學畢業后留校任教。開年原天津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巨獻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當代中國楹聯學會會員,推薦中國劉奎齡書畫藝術研究院執行院長、王山中國工藝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天津市國際文化交流研究會書畫院院長、開年香港世界華人遠程學院美術專業終身教授、巨獻王學仲藝術館藝術研究員、當代中國美術家交流協會副主席、推薦聯合國國際美術家聯合總會天津市執行委員會主席、王山天津山水畫研究會秘書長、天津市科普作協美術專業委員會主任、開年山東滕州建設有王山嶺、巨獻袁桂蘭藝術館。十八大期間中國當代著名書畫家王山嶺教授做客央視演播廳拍攝專題片,在天安門廣場亞洲第一屏(中國印)反復播放。為王山嶺袁桂蘭拍攝微電影《摩天輪下的愛》藝術業績收錄在《世界華人藝術家辭海》等多部辭書中。
《王山嶺青年速寫像》
丹青翰墨連理枝 德藝雙馨琴瑟鳴
——記著名書畫家王山嶺袁桂蘭
傾情書畫,深得造詣,應該是人生的巨大收獲,而著名書畫家王山齡和袁桂蘭兩位前輩,一人醉丹青,一人癡翰墨,夫婦在書畫藝壇各得非凡造詣,一案修藝,同源得功,這不僅是事業的收獲,還是人生緣情于筆墨的最佳。
《聽泉圖》
王山嶺的山水創作,以北宗為本,極善山水的雄逸奇俊,筆法細致與粗獷同顯,山擬魂魄,客觀和以主觀,通過筆法的主軔與變化,鑄造山水的筋骨精神,大象奇觀,非常震撼。初看他畫山水,是專業操縱下的美觀,久觀之后,專業品質精湛無變,又從中漸漸涌生出非常態的智慧謀構,筆墨不僅僅是為山水寫真,更重要的是為眾人陶冶身心而構畫,天地紋理是其表象,心涵氣度專為叩擊心弦。這讓他的山水,顯自然美之表,生態卓然,又得心境內涵,境界為高。
《青山無古今》
如果把王山嶺的山水作品,僅僅定位于質美奇逸的畫,顯然僅僅說中了他山水畫的專業素養突顯。他的畫不僅是畫,還是托物映道的心靈原野,是意境層面的理想杰作,有著法道寓人道的思悟空間。這種境界品質的醞釀所成,正是王山嶺山水畫不僅強調塑其型,還著意于鑄其魂的高端藝術思謀。
《秋山鳴泉》
為了實現山水的境界品質,他的山水用筆構圖多是非常難成的高遠方式,把自然境界從視角上升華成心靈境界,對山水精神的膜觀崇敬,會引領觀賞者走進山水的精神空間。設色則非常善于用焦墨絳彩進行高難度的映應,渲染山水躍動奇觀,焦墨和重彩點染的方式,非常人所能把握,脫俗趨雅,體現了他非常高的藝術修煉和哲學修煉所得。山高是境界,水長歷志遠,云騰霞輝,透觀哲思,山水境界,意味深長。王山嶺畫山水,也是用山水形態禪解傳統文化的內核,能給人們的心靈境遇帶來通盤的洗禮!
《泉聲遙瀉十絲弦》
袁桂蘭則傾心于書法修煉,中意碑學研究,翰墨復顯傳統文化精神。書法對于袁桂蘭來說,是渲染人生體驗與顯觀人生價值的厚重取向,所以她的書法是滿滿的正宗氣象,盈盈的古典風采。
《秋風蕭瑟露為霜》
如果說書法從源出到分流,走的是一條碑學轉帖學,帖學參碑學,碑帖相關相輔的主要路徑,那么袁桂蘭書法就是這條主流路徑的全面復成與探索者,書法學者的功力,相當鮮明。雖為女子書法,卻力挽千鈞,主質雄邁,汲取漢碑與魏碑的渾然氣象,筆趨豪邁,墨染蒼茫,蔚然正觀,也是震撼。
《玉龍潛處野云間》
現在書壇,能執筆寫此雄渾書法品質的人,極為少見,寫不成的原因,就是因為碑功不修,或是修而功力不達。袁桂蘭書法,質取碑學精華,達到專職,恰是近代碑學大師康有為所言:得碑學者得根本,復碑功者復正氣!袁桂蘭書法碑意鮮明,功力可鑒,今成典范,令人敬重。丹青翰墨連理枝,德藝雙馨琴瑟鳴。在書畫藝術的修煉歷程中,王山嶺與袁桂蘭兩位前輩,因書畫而結緣,因書畫而得志趣高雅,已經是德藝雙馨的連理楷模,藝術雙能的典范。怡于繪畫,悅于書法,修藝益德,人生因書畫而顯情深臻美。大家風范,攜手修安泰!人生入此境,盡顯暢然功!
著名書畫評論家 史峰 2018年10月10日
《斜陽明晚浦,落葉渡秋山》
仰天舒嘯,萬谷轟鳴
——王山嶺其人其畫
文/劉延隆
王山嶺之名何其響亮:立身崇峨, 云海蒼茫。仰天舒嘯,萬谷轟鳴。
一如先生美名之壯闊,他筆執千鈞,力拔崇山。落墨沉雄,氣吞江河。
《歸舟圖》
觀王山嶺先生畫作,有危崖絕壁、迫人眉宇之促。山嶺先生精工山水,不囿成法,逾越高峰頗見膽識。《瓊崖綴玉路凝霜》飽蘸濃墨 ,大筆縱橫,直抒胸臆,呵氣成霜。蒼莽間,凍云凝塞,融雪出春。先生以濃重的濕墨積染峭壁懸崖, 參以焦渴的粗線勾出山石的肌理輪廓, 黑的山、白的雪、點簇的樹從、線勾的石徑,由點及線,積塊成面,以黑襯白,以明破暗。矛盾的對立統一在王山嶺先生筆下闡示得尤其充分:大黑之中間以小白,大白之中間以小黑,沉寂隱喻萌動,陽剛輔以陰柔, 原本復雜瑣碎的東西被收拾得如此完美和諧,這不能不說是王山嶺先生的過人之處,深不可測的溝壑陰森渾穆,高不可攀的峰巒有路可尋,極盡壅塞之中現出一線光明,極度寒冷之時透出一線春意,正如絕處逢生,胸中豁然開朗。
《瓊崖玉綴路凝霜》
王山嶺先生得天獨厚,家學淵源。歷覽前賢之瑰寶,當今諸家之英華,他深知步人后塵不如獨辟蹊徑。人所不及,別有洞天。畫以必畫,手以應心。眼以攝魄,取之于神。煉之于腦,成之于胸,出之于膽。不為物所困、人所擾,當于自我之真情感受為發端,其間自然意趣橫生。所謂“畫”與“化”實則一脈相通,非對物象拘泥描摹可論堂奧。
《秋山煙云》
如果說《瓊崖綴玉路凝霜》呈現了畫家筆墨的淋漓酣暢,那么《空谷傳聲從天落》則無疑體現出畫家構制的凝重雄渾, 大氣磅礴。扭曲奮掙的山脊裸露著金玉一般堅實的肌膚; 勢可擎天的巔峰燃燒著如霞似血的叢林, 一泓飛瀑直瀉而下,煙嵐浮動,雁陣驚寒。主峰之如天外飛來的碩大石鐘,鏗鏘落地,砌玉明霞,含露流珠。石壁錚錚,若聞玉響罄鳴,天地震動。山何其重, 壓得地也下沉;嶺又何其高,頂得天也上升。王先生筆力之重,意蘊之深于此可見端倪。
《焦墨秋山一點紅》
王山嶺先生主張畫貴有己, 有自已對自然世界之感悟,對傳統經驗之認識。既不重復前人也不重復自己,旨在領悟造化,與天地交融,敢為人所不為。所謂不破不立,自是獨具風神。
《幽泉鳴玉》
“黑白分明”在王山嶺先生的山水畫中有著極為強烈的體現。畫家不在黑白過渡的中間色調上花費筆墨, 直接以濃重蒼潤的深黑托出清新明亮的純白,愈顯出山石質感的堅實與厚重。干凈利落,氣度不凡。“黑”與“白”是中國畫傳統的根本基調。黑為陰柔,博大而深沉;白為陽剛,熱烈而奔放。剛柔相濟,法之自然。
《秋山幽居》
“神完氣足”更可以說明王山嶺先生畫作的底蘊豐厚。王山嶺先生筆捺萬鈞,勢如奔雷。凝神省墨,氣沖毫端。線如斷玉,墨如翻云。玉折而神在,云翻而氣生。落墨之迅疾,如蛟龍入海潮涌浪翻;意態之沉著,如大將臨敵,處變不驚。
王山嶺先生之為藝如其為人,縱逸曠達,不避門戶,廣征博采,觸類旁通,雖思緒置萬千依然指揮若定,堪稱畫壇之英才。
《聽泉圖》
《秋山鳴泉》
《雨后蒼山鐵鑄成》
《滿地松陰六月涼》
《秋山寒嵐》
《早春晨曦》
《一帆風順圖》
《閑坐山亭看水流》
《山嵐》
《山居圖》
《幽岸泊舟》
《蒼山一角》
《一帆風順圖》
《桃花山莊》
《大壽圖》為恩師孫其峰90壽辰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