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司長管濤29日就中國對外投資收益問題答記者問時說,外匯2011年我國對外投資收益達1280億美元,局去其中大部分是年國外匯儲備的經營收益。不能因為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的對外投資收益為負,就斷定我國對外投資虧欠。投資
2011年國際投資頭寸表顯示,收益我國維持凈債權國地位,億美元對外凈資產1.77萬億美元,外匯但2011年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的局去投資收益為負268億美元。
管濤說,年國投資收益是對外一個統計概念,體現在國際收支平衡表中。投資投資收益收入方指的收益是境內機構和個人對外投資所產生的利息股息收入,支出方指的億美元是我國吸收各類外來投資所支付的利息股息支出。投資收益統計是外匯對境內外數以千計的金融機構、幾十萬家企業和千千萬萬的個人雙向投資的收益和融資成本的匯總。外匯局編制國際收支平衡表時,投資收益是對各主體對內和對外的各類投資的利息、股息收入和支出的客觀反映。
管濤說,實際上,我國對外投資每年都有收益,2004年至2011年,我國對外資產年均增長26%,對外投資收益年均增長32%。
他說,對外投資和外來投資是兩個概念。我國對外投資以外匯儲備運用為主、民間投資為輔,主要是債權投資;外來投資以外商直接投資為主,主要是股權投資,多數帶來技術和管理經驗,且流動性較差、存在經營風險,按照市場規律股權投資回報理應高于債權投資。需要指出的是,外來投資回報中,相當一部分是企業應付給外方股東的已分配未匯出利潤和未分配利潤,因看好中國市場繼續滾動投資,并沒有實際的資金流出,而是在編制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的賬務處理。
根據2011年中國國際收支平衡表和國際投資頭寸表數據,我國對外凈資產的增加額小于經常項目順差。管濤說,這并不意味著我國對外凈資產縮水。
他解釋說,2011年末我國對外凈資產較2010年末增加了867億美元。理論上,經常項目順差應轉化為當年對外凈資產的增加。但現實中兩者存在差異,這一方面是因為2011年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統計誤差與遺漏為負值,導致沒有增加相應的凈資產;另一方面是因為估值因素和其他統計調整的影響。后者包括資產價格和匯率變動導致市價重估后的賬面價值變化,統計口徑變化及補報數據等形成資產或負債存量的調整,以及流量與存量數據來源不同或修訂時間不一致產生的差異,或者數據源本身即存在不匹配的問題等。
管濤說,目前,外匯局正在加快“擴內需、調結構、減順差、促平衡”的步伐,穩妥有序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積極支持境內機構和個人等民間對外投資,逐步實現藏匯于民,不斷提高對外投資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