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8 11:00 更新農委會說法)
針對臺灣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的國臺美豬進口,中國國臺辦昨(27)日表示,辦嚴中方嚴禁臺灣生產或轉運肉類產品輸入,禁臺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昨日稍晚接受媒體聯訪時說,灣生臺灣豬肉年產80幾萬公噸,產或出口去年生鮮豬肉及其製品出口才4000公噸,轉運中國中國沒影響。肉品而且要有相關正式通知,輸入不能口頭講,農委「我們等正式的會年公文書,所有貿易不是停止發言人說什麼就結束了。」
農委會幕僚也說,國臺不清楚中國國臺辦所言為何,辦嚴因為臺灣的禁臺生鮮豬肉從沒輸銷過中國。
農委會說明,灣生2011年以前,臺灣有5家公司可以出口肉製加工品到中國,主要是豬肉加工品;後來發生高病原禽流感、食品油事件,中國於2014年11月間宣布禁止再輸入,因此連任何臺灣的肉類加工品都沒再輸入中國。
然而統計顯示,報關出口到中國的豬、雞、鴨的加工品,2011到2014年每年銷往中國的畜禽加工品約100多公噸、200多公噸,甚至有超過1000公噸;即便2015年到2019年仍有數十到上百公噸畜禽加工品報關出口到中國,農委會說明,推測是民眾自行攜帶或郵寄方式帶入,非正式貿易管道。
(以下內容原刊於2020/1/27)
原標題:稱臺灣有「高致病性禽流感」,國臺辦將嚴禁臺灣生產或轉運肉品輸入中國
(中央社)針對臺灣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美豬進口,中國大陸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今(27)日說,陸方嚴禁臺灣生產或轉運的肉類產品輸入,有關部門已加大查驗力度,民眾發現市場上有臺灣肉品可向監管部門反應。朱鳳蓮上午在中國大陸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例行記者會中,作上述表示。
有記者在會中提問,臺灣自1月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的美豬和30月齡以上的美牛進口,大陸民眾擔心相關產品是否會流入大陸市場。
朱鳳蓮對此表示,為保護消費者健康,大陸一向禁止在動物養殖過程中使用萊克多巴胺,嚴禁進口含有萊克多巴胺的肉類產品。同時,因臺灣有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疫情,為防範疫情傳入風險,「大陸嚴禁臺灣生產、或經臺灣轉運的肉類產品輸入」。
她又表示,為防止有關肉品由臺灣流入大陸市場,近期大陸有關部門已加大查驗力度。已有海關從寄往大陸的郵包、從臺灣入境大陸的旅客行李中查獲一些肉類及其製品、含肉食品、含肉調味品,比如肉鬆、豬肉脯等。
朱鳳蓮說,這些都已按相關規定處裡。若消費者發現市場上有來自臺灣的肉類產品,可向當地監管部門反映。她呼籲消費者透過正規管道購買進口肉品。
不過,目前尚不清楚國臺辦聲稱的「禁止進口」肉品,是豬肉、牛肉、還是其他肉品,也不清楚中國禁止的原因,是萊克多巴胺的疑慮,或者中方所稱「高致病性禽流感」。不過中國主要進口豬肉的國家,第三名就是有使用萊克多巴胺的美國(前兩名則是荷蘭與丹麥)。
而根據臺灣農委會數據,去(2020)年一整年,臺灣出口到中國的豬肉(調製肉、肉罐頭、雜碎)共63公噸,佔主要出口總量1.11%。臺灣豬肉出口大宗,主要為香港(3468公噸,60.8%)與澳門(1630公噸,28.6%)。
非洲豬瘟未解除,中國違規豬肉郵包再侵臺
國臺辦聲稱要禁止臺灣肉品,但另一方面,臺灣對於中國豬肉也是如臨大敵。
中國自2018年爆發非洲豬瘟,嚴重衝擊全球國際豬肉經濟,還在復甦中。而中國第4大豬肉生產商「新希望六和」,近日又傳出有超過1000頭豬感染2種非洲豬瘟新病毒株,新病毒株來源未知,可能是非法疫苗意外引發。
- 【圖表】為何一聽到「非洲豬瘟」,臺日兩國如臨大敵?
- 中國非洲豬瘟疫情再起?疑非法疫苗引發新病毒株,逾千豬隻感染
春節將至,郵寄包裹量增加,行政院長蘇貞昌今日視察「春節國際包裹檢疫流程」時特別呼籲全民防疫,做到「二不」,別上網買境外含豬肉製品寄到臺灣,也不要攜帶含豬肉物品回國。
蘇貞昌受訪時表示,非洲豬瘟持續肆虐,中國周邊已10多個國家淪陷,臺灣防疫相對做得好,已守住2年多,春節是郵包寄送高峰,臘肉、香腸等豬肉製品,很可能作為年節禮品夾在郵包中,進而把非洲豬瘟病菌帶進來。
蘇貞昌指出,今天來視察一方面是要對郵包處理人員的辛苦,表達加油,同時也為了呼籲民眾,「千千萬萬不要寄送任何含豬肉製品的郵包」,若收到也不要自己處理,應遵循防疫SOP,絕對別讓非洲豬瘟進入臺灣。

延伸閱讀:
- 國民黨全力衝刺「反萊豬食安公投」和「還我公投」連署破30萬已過門檻
- 【懶人包】一次搞懂「萊豬」開放進口:吃到的機率高嗎?內臟吃多了會怎樣?
新聞來源:
- 美豬風波 國臺辦:嚴禁臺灣生產或轉運肉品輸入(中央社)
- 春節郵包高峰 蘇貞昌籲全民防堵非洲豬瘟入侵(中央社)
- 國臺辦禁臺灣豬輸入 農委會:生鮮豬肉從未銷過(中央社)
責任編輯:黃筱歡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