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想要實現成果轉化,科研首先就要將技術與產品之間構建起聯系,接地氣簡單的從高說就是要找到合適的市場。青島科技大學則是校出依據自身的優勢,秉承“服務國家戰略、發讓服務區域發展、科研引領行業進步”的原則,轉型為政產學研融合、協同創新實踐的模式,不單單強調成果,也同樣強調結果,“不找校長找市場”,真正讓大眾接觸到技術的便利。
而為了更好的落實這一點,學校也擺脫傳統等待企業來尋求合作的風格,主動的去對接企業,把技術帶去企業,甚至直接又老師或者相關的科研團隊去創辦企業,從學校出發去刺激成果轉化。事實上,目前不完全統計,青島科技大學通過科研成果轉化或提供關鍵技術支撐而上市的公司已經達到了9家,而相關技術也已經影響了300多家企業。青島科技大學更樂衷于分享這方面的經驗,希望能夠將這樣的模式推廣給更多的學校。
而回到讓科研“接地氣”這個問題本身。從青島科技大學身上,我們可以看出問題的本質其實在產學研無縫對接過程中。在此前浙江省高校大型儀器開放共享研討會上,來自各個高校的老師其實也有過類似的討論。
大型儀器共享是解決國內大型科學儀器設備仍存在配置不均、重復購置、低效使用等問題的重要手段,更是優化產學結構,用大型儀器帶動企業與高校之間技術交流的合理途徑。但大多數時候,企業與高校之間存在“螃蟹與醋”的難題。簡單地說,高校害怕研究成果被“搶占”認為自己是大型儀器科研的重心,而不愿意主動和企業分享,企業重視技術的商業價值,而忽略了科研本身的意義,因此不愿意和學校進一步的開展研究性合作,最終導致大型儀器共享困難、企業學校合作推進困難,從而導致成果轉化受阻。
而最終解決問題的關鍵還是回到了“摒棄自私”上,高校主動去尋求合作,很大層面上是給科研一個明確的“目的性”,即“國家是主題,發展策略是基本”,從事科研要放棄自我滿足,尋求更高層次的突破。
如今越來越多的高校愿意分享自己學校的大型設備來驅動科技發展,也愿意在合適的條件下分享甚至轉讓專利,其實都是在打破高校身份的束縛,去讓科研成果走進生產,走進生活。相信隨著高校和企業合作的越加密切,隨著科研的深入以及對于企業的不斷努力,科研“接地氣”的未來是更便捷的生活與更先進的技術。
關注本網官方微信 隨時閱讀專業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