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眼科門診中,歲女視何我們經常能遇到年紀輕輕的孩年小患者。“醫生,間從近視快幫忙看看,遠視我的變近孩子怎么小小年紀就遠視?”部分焦急的家長在遇到這種情況往往會等不及就醫,便帶著孩子上眼鏡店配眼鏡去了
摘要:
在眼科門診中,科學我們經常能遇到年紀輕輕的防控小患者。“醫生,歲女視何快幫忙看看,孩年我的間從近視孩子怎么小小年紀就遠視?”部分焦急的家長在遇到這種情況往往會等不及就醫,便帶著孩子上眼鏡店配眼鏡去了。遠視殊不知,變近這樣的科學做法或埋下近視的禍根。
6月6日是防控國內第23個愛眼日
今年愛眼日的主題為“科學防控近視,關愛孩子眼健康”。
寧波市眼科醫院常務副院長、歲女視何寧波市防盲技術指導中心主任袁建樹主任醫師表示,學齡前兒童存在遠視是正常現象,而且遠視儲備與孩子今后是否會發展為近視密切相關,“不能盲目干預,建議廣大家長要在眼科醫生指導下建立孩子的屈光發育檔案。”
5歲女孩一年間從遠視變近視
孩子遠視還是好事?一些家長不理解。
袁建樹主任醫師提到門診中的一名小患者妮妮(化名),那是個7歲的女孩,本地人,就診隨訪已經兩年,目前有150度的近視,“對于這個孩子來說,近視已經發生,不發展為高度近視就是較好的結果了。”袁醫生透露,造成這一結果的根源,便是家長兩年前帶孩子上眼鏡店配了一副遠視眼鏡。
兩年前,妮妮還在上幼兒園大班。一次體檢中查出雙眼均有150度的遠視。家長很著急,“這么小就遠視了,以后上小學、上中學、上大學,一路下來眼鏡還不跟啤酒瓶底一樣厚?”妮妮的爸爸陳先生告訴記者,自己當時也是慌了,雖然不明白女兒為什么會遠視,也不明白遠視意味著什么,他只是潛意識覺得這不是好事,“既然不是好事,總得掐住苗頭吧。”
陳先生帶著女兒到附近一家眼鏡店里復查,還是一樣的結論,他當場拍板,挑了較好的鏡架,又挑了較好的鏡片,給妮妮配了一副千余元的遠視眼鏡。
妮妮也很聽話,除了睡覺,一天大部分時間里都戴著眼鏡。一學期后,陳先生又帶著女兒上眼鏡店復查,此時妮妮的遠視降到了50度。陳先生很高興,覺得這錢沒白花。
又過了一學期,妮妮告訴父母,自己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該不會是近視了吧?陳先生帶女兒來到市眼科醫院就診。果然,妮妮被查出雙眼均有50度的近視。得知孩子從遠視到近視的過程,接診的袁建樹主任醫師一聲嘆惜:“學齡前兒童遠視是正常的,沒有遠視家長才該緊張。盲目‘矯正’遠視,這是逼著孩子變成近視啊。”
如今,妮妮隨訪已經兩年。醫生、家長共同的努力不過是讓她的近視進展慢一點,再慢一點。“但是孩子年紀太小,控制得再好,度數還是會緩慢增加。”袁醫生表示,妮妮目前已經有150度的近視,預計到小學畢業會有300度的近視,她最終發展為高度近視的風險還是很大。而一旦變成高度近視,不僅日常學習生活會有許多不便,多種眼底疾病也會找上門來。
“都怪我。”陳先生悔不當初,他沒想到這一切竟都是因為自己急急忙忙帶著孩子去配了那副遠視眼鏡,自己愛女兒最終竟會變成害女兒。
珍惜學齡前兒童遠視儲備
未來是否會近視就看它了
陳先生會犯錯,主要是因為缺乏相關知識。
袁建樹醫生介紹,學齡前兒童的“遠視”,實際上是視力儲備,一副不恰當的遠視眼鏡就會消耗這一珍貴的儲備!
“一般孩子出生時會有350度左右的遠視,到了四五歲,多數孩子仍有200度左右的遠視。到了8歲時,遠視自然就會變成正視。所以說,孩子的遠視是視力儲備,遠視沒有了或者不夠了,近視就會發生。近視發生越早,度數增長空間就越大,孩子最終發展為高度近視的可能性就越大。”
遠視儲備與近視的關系,可以從一組臨床數據一窺究竟:7歲時已沒有遠視儲備(遠視度數0度或以下)的孩子,到小學畢業累計近視發病率為54.44%;遠視儲備不足(50至100度)的孩子,近視發病率為21.26%;遠視儲備在100度以上的孩子,近視率就降低到7%以下。
為此,袁醫生提醒廣大家長,要好好珍惜孩子的遠視建議為孩子建立起屈光發育檔案,定期追蹤、記錄,掌握孩子的屈光動態變化,更好地實現近視的早期防治。“尤其父母雙方均是近視甚至高度近視的,孩子的遠視儲備往往更少一些,更要提防近視,更需要這樣一份屈光發育檔案。”
做法也很簡單
孩子3歲后,家長們應當帶他去專業的眼科醫療機構做個屈光檢查,包括電腦驗光、眼軸長度、角膜曲率等,以了解孩子基礎的遠視儲備情況。必要時,再進行散瞳驗光。之后每隔半年復查一次,跟進眼睛發育情況,建立起完整的屈光發育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