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鐵板鴨腸
1、鴨腸解凍后入沸水飛水1分鐘(去腥),中國撈出控干水分,第季用手將鴨腸打成節(jié),家常放入燒開的舌尖上鹵水,關(guān)火并浸泡4個小時撈起備用;韭菜洗凈、中國切段待用。第季2、家常凈鍋入菜籽油燒熱,舌尖上下蒜末煸香,中國然后下入韭菜段大火爆炒10秒鐘,第季調(diào)入鹽1克翻炒均勻出鍋擺在燒熱的家常鐵板上。3、舌尖上另起鍋入油燒熱,中國下炸蒜子炒香,第季然后放入鹵熟的鴨腸節(jié)大火快速翻炒,調(diào)入蠔油,鹽2克,味精翻鍋,起鍋勾薄芡,淋紅油放在墊有韭菜的鐵板上上桌即可。1、單集結(jié)構(gòu):紀(jì)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整個分七集完成,各集首先概括了每集各自要點明的主題,隨后舉例說明介紹各種美食,并在最后該集結(jié)束時用主題概括全集。該片執(zhí)行總導(dǎo)演任長箴表示《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的分集設(shè)定參考了一本由“慢食運動”創(chuàng)始人卡羅·佩特里編寫的書《慢食運動》,并按照其中講述西方美食學(xué)的概念而作出每一個分集;任長箴舉例說“第一條提到了植物學(xué),那就是涉及到物種、自然、土地,我就從這一條當(dāng)中延伸出《自然的饋贈》”,“第十一條就涉及到藝術(shù)、工業(yè)、人的知識,尋求以昂貴的代價和處理保護、保存食物的方法,其實這個就衍生出《廚房的秘密》”。2、據(jù)該片總導(dǎo)演陳曉卿所言,這部紀(jì)錄片時的目標(biāo)觀眾不單止是為喜歡美食的‘吃貨’而創(chuàng)作的,觀眾群體鎖定為普通的正常人,并表示該片的目標(biāo)是以美食作為窗口,讓海內(nèi)外觀眾領(lǐng)略中華飲食之美,進而感知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和社會變遷。3、陳曉卿說“我們要拍攝的不是名廚名菜,而是普通人的家常菜”,而且表示該片在呈現(xiàn)各色美食之外,《舌尖上的中國》還會展示的是普通中國人的人生百味,展示人和食物之間的故事,透過美食來看社會。該片的重要主題是中國之“變”:向觀眾展示傳統(tǒng)農(nóng)耕的中國,同時也告訴觀眾很多中國傳統(tǒng)正在改變,而有些片中出現(xiàn)的人很有可能是最后一代傳承手藝的人;所以該片的創(chuàng)作團隊在為本片確立了一項選擇食材的拍攝標(biāo)準(zhǔn):“拍攝承載中國人精神的食物”。在張銘歡執(zhí)導(dǎo)該片其中一集《時間的味道》,一位香港大澳的老奶奶在老伴過世后依然堅持制作著以前與丈夫共同做了幾十年的蝦醬。張銘歡表示“對于她來說,蝦醬已經(jīng)不是簡單的食物,而是她生活和情感的寄托”。
《舌尖上的中國》哪一集是湖南菜?
第二季第七集“三餐”提到了湖南的蒸臘肉和咸鴨蛋。央視紀(jì)錄片《舌尖上的中國2》第七集——《三餐》,長達兩分多鐘的時間,讓湘鄉(xiāng)的咸鴨蛋和蒸臘魚聲名鵲起,當(dāng)?shù)匾惨虼思t了一把。《舌尖2》團隊對咸鴨蛋給出了頗高的評價:咸鴨蛋的迷人來自于蛋黃,腌制過程中分離出的脂肪,聚集形成鮮香的蛋黃油,咸蛋黃獨有一種綿密與顆粒感兼?zhèn)涞纳耻浛诟小:吓D肉講究煙熏,過去掛起的臘味越多,代表這戶人家的家境越殷實。讓一腳踏三省的湘西聲名遠播的,不僅有沈從文的《邊城》,更有賴于地道的煙熏臘肉。土家族對熏制臘肉的場所頗有講究——在屋內(nèi)圈出一米見方的土地,搭起石塊,稱為“火塘”。人們多以麻栗樹枝為燃料,采用冷煙慢熏的方法將腌好的肉條足足熏上三個月。經(jīng)過一道又一道工序制成的湘西臘肉,色澤紅潤油亮、咸香濃郁。
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介紹湖南美食是哪幾集?
第一集介紹:“路菜”是先人保存食物的智慧,進而被演化成標(biāo)志性的中國美食。味覺記憶的強大,往往讓人們對故鄉(xiāng)食物的迷戀十分牢固,甚至被賦予“鄉(xiāng)愁”這樣的文學(xué)語匯。本集將跟隨那些奔波在路上的人們,品嘗辛勞與汗水中的苦辣酸甜。 “腳步”包含兩層含義,一方面,每一種食物的獲取都要經(jīng)過漫長的歷程。這一集中的主人公,一對養(yǎng)蜂夫婦追尋、收獲蜂蜜的路程,就與蜜蜂們采集花蜜同樣艱辛。據(jù)計算,蜜蜂生產(chǎn)一公斤蜂蜜需要采400萬朵花。 另一方面,食物本身也會跟隨人們的腳步,在各地流轉(zhuǎn)、變化。 從青海的鹽湖,到西藏的密林深處,無不鐫刻著人與食物遷徙的足跡。 第二集介紹:中國傳統(tǒng)烹飪在手藝上無比神秘繁復(fù),它的傳承和流變往往以家族或師徒的形式承載。這種心口相傳,延續(xù)了家的味道,也傳承了千百年來中國人飲食文化的基因。本集《心傳》,引領(lǐng)我們再次面向民間,尋找那些消失了的和即將消失的美味。 中國人關(guān)于食物與味道的傳承有時是通過家族延續(xù),比如湖南山中的人家制作蕨根粉,通常是爺爺傳給孫子;也有時是通過師徒之間傳習(xí),比如面點、糕團的制作。甚至有時,人們在不知不覺中便繼承了特定的味覺基因以及加工食物的習(xí)慣 第三集介紹:“不時,不食”是中國人飲食最重要的特征。在四季分明的國度,不同的時節(jié),呈現(xiàn)出千姿百態(tài)的美食。本集《時節(jié)》,將通過捕捉節(jié)令美食,展現(xiàn)傳統(tǒng)中國人對自然的依賴與敬畏,表達我們對氣候變幻的敏銳感知。 中國人對于時節(jié)的關(guān)注,首先著眼于糧食的生產(chǎn)。依存于土地的人們世代春種秋收,而時節(jié)囊括了農(nóng)業(yè)文明的24節(jié)氣與72物候。此外,節(jié)氣變化也意味著許多獨特節(jié)令美食的出現(xiàn),比如這一集中即將呈現(xiàn)的美味,雁來蕈——這種相傳只有在大雁飛來時才會出現(xiàn)的神奇菌子,與節(jié)氣有著怎樣的關(guān)系?您是否了解,只在春雷滾滾時生長的雷筍,是轉(zhuǎn)瞬即逝的難得食材? 第四集介紹:古人說,治大國若烹小鮮。家常菜,在每日的煎炒烹煮中,蘊藏著中國人最平實質(zhì)樸的生活期許與處世之道。每一張家庭餐桌都是了解中國人家庭觀念的最好樣本。本集《家常》,走進一戶戶平凡人家,與他們一同品味日常生活中的人間百味。 《家常》一集所展現(xiàn)的,除了紅燒肉等廣為人們所喜愛的家常菜,更多的是家所代表的倫常與親情,以及家庭成員之間的微妙關(guān)系。就像古詩中描繪的:“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這羹湯中所飽含的,遠不止日常的柴米油鹽。 第五集介紹:在幅員遼闊的中國,有許多奇異豐盛的美食隱匿在山野之間。茂密的森林、廣袤的草原、湍急的河流與干旱的沙漠……在這些人間秘境的角落,一群美味的精靈不僅活躍著人們的餐桌,更維系著人與自然之間的融洽與虔敬。本集《秘境》,將目光聚焦于隱秘在人們視線之外的鮮活民間美食,以及這些獨特食物背后的多樣生活。 這一集關(guān)注的是“飲食的末梢地區(qū)”,也就是那些受現(xiàn)代文明影響較小而得以保存食物原味的地方。在許多少數(shù)民族的聚居地,如雅魯藏布江大峽谷的深處,以及沙漠中最干旱的地帶,一些不為人知的食材,恰恰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第六集介紹:生生不息的中國人用食物記錄每一次聚散離合。無論大時代中的人世變遷,還是平凡生活的悲欣交集,總有味覺作為見證。隨著人們的遷徙流轉(zhuǎn),食材、香料、配方與技藝也在浩淼的時空中穿梭、演變、再生,形成綿長而豐富的歷史。本集《相逢》,記錄食物與人的每一次攜手,呈現(xiàn)中國人的相聚別離背后藏匿著的深切情感。 《相逢》講述的不僅是人與人的相逢,更是食材與食材的相遇。比如,辣椒與花椒的邂逅,開啟了麻辣美味的篇章。又如,在年輕的移民城市深圳,來自全國各地人們的相會,也為嶄新美食的誕生創(chuàng)造了機遇。 第七集介紹:一日三餐,對于中國人來說意味著人生的五味雜陳。現(xiàn)代化的中國,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人們在奔波忙碌中通過簡單的美食尋找味覺的快樂。一些人開始享受工業(yè)化流水線食品,但也有人不辭辛苦仍然在飲食上堅持傳統(tǒng)。本集《三餐》,細品中國人餐桌上的一粥一飯。 據(jù)歷史記載,我國古人一日食三餐的習(xí)俗可以追溯到晉朝,甚至更早。今日的中國,人們在實現(xiàn)了溫飽之后,講究三餐吃得健康。然而,高速緊張的生活使許多人無法像父輩們一樣花費大量時間煲湯煮飯。本集將展示現(xiàn)代中國社會中,從摩登都市到中小城鎮(zhèn),人們通過每日飲食享受生活的方式。 第八集:為您呈現(xiàn)了《舌尖》第二季的拍攝花絮。主創(chuàng)團隊跋涉千里尋覓各地美食,那些不為人知的幕后故事,將帶給您別樣的欣喜和感動。
舌尖上的中國二里出現(xiàn)的所有美食,每一集里都有什么呀?
第一集:1.西藏——酥油蜜2.四川——豆花3.陜西——藍田褲帶面4.小花菇5.三門灣——小章魚,彈涂魚6.山東——煎餅,貴陽絲娃娃,福建潤餅,新加坡薄餅7.貴州——腌魚(稻花鯉魚),爬巖魚(雷山魚醬)8.泉州——蘿卜飯第二集:1.徽州——人工壓打菜籽油(臭豆腐,油炸鍋巴)2.陜西——掛面3.蘇州——蘇式糕點,糯米卷,蘇式小方糕4.湖南——蕨根糍粑5.汕頭——蠔烙6.揚州——燙干絲,葵花大斬肉7.上海——三套鴨,扣三絲,油爆河蝦,啫啫煲第三集:1.黑龍江——鐵鍋燉魚貼餅子,凍豆腐2.浙江——雷筍,多味筍干,黃泥拱3.江西——黎蒿炒臘肉,蒿粑,九層皮。4.北京——榆錢飯,香椿芽5.浙江——清水螺螄,家魚6.臺灣——飛魚干7.新疆——葡萄干,瑪仁糖(切糕),手抓飯8.安徽——蝦籽+小刀面9.蘇州——桂花醬(桂花糯米藕),板栗燒雞,扎肝,雁來蕈醬(老鴨雁來蕈)第四集:1.山西——小凹饃,涼皮,棗花饃2.湖北——天門蒸菜3.上海——紅燒肉4.四川——泡菜魚,芽菜(腌菜),燃面,下飯菜5.山東——西瓜醬6.遼寧——蒲筍干7.揚州——蒲菜餃子,奶湯蒲菜8.珠海——糖水,陳皮紅豆沙,姜撞奶,木瓜鯽魚煲,冬瓜荷葉燉老鴨,燉湯第五集:1.內(nèi)蒙古——口蘑,燴南北2.四川——重慶火鍋3.深圳——盆菜4.杭州——西湖醋魚5.開封——鯉魚焙面,灌湯包,片兒川6.上海——羅宋湯,炸豬排7.新疆——大盤雞8.臺灣——眷村牛肉面9.寧波——殼菜(淡菜,貽貝)第六集:1.內(nèi)蒙古——華子魚2.廣西——沙蟹汁3.莫爾格勒——韭花醬+手把羊肉4.新疆——馕,紅柳枝烤羊肉5.寧夏——手抓羊肉,洋芋擦擦6.珠海——清蒸魚干7.云南——雞樅8.吉林——蕨菜第七集:1.青海——酥油茶,糌粑,鍋巴菜2.天津——煎餅果子,重慶小面,蘇州細面,大肉面,武漢面窩,三鮮豆皮,熱干面,廣州茶,腸粉,艇仔粥,蝦餃3.廣州——五味鴨,西洋菜豬骨湯,清蒸鱸魚4.安徽毛坦廠中學(xué)——剁椒魚頭,蒿子粑粑,豆干子燒肉5.香港——冰皮月餅6.四川——古藺鎮(zhèn)的米粑,手工面,麻辣雞,鹽酸菜黃蠟丁魚7.云南——洱海鯽魚+白木瓜,見手青(紅網(wǎng)牛肝菌)《舌尖上的中國》為中國中央電視臺播出的美食類紀(jì)錄片,主要內(nèi)容為中國各地美食生態(tài)。通過中華美食的多個側(cè)面,來展現(xiàn)食物給中國人生活帶來的儀式、倫理等方面的文化;見識中國特色食材以及與食物相關(guān)、構(gòu)成中國美食特有氣質(zhì)的一系列元素;了解中華飲食文化的精致和源遠流長。
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第二集有哪些美食
這應(yīng)該算是所有了的吧 自然地饋贈 1、碳烤松茸(人工從森林里采集,從采下到入口不能超過3天,1600元一份) 2、酥油煎松茸 3、油燜冬筍 4、柳州酸筍 5、黃豆酸筍小黃魚 6、螺螄粉 7、腌篤鮮(冬筍、咸豬肉各一半,在柴鍋中煸炒,加高湯慢燉) 8、諾鄧血腸(用諾鄧鹽腌制、晾曬一周可食用) 9、諾鄧火腿(腌制3年可食用,用云貴高原上的豬和諾鄧鹽制成) (1) 與萵筍同炒,放入大蒜、紅辣椒調(diào)味 (2) 火腿炒飯 10、藕夾 11、蓮藕燉排骨(選肉厚的豬胸骨切塊放入砂鍋,燒開后小火煨一小時,蓮藕切段,先猛火,滾開后,小火煨半小時) 12、魚頭泡餅(大魚頭用蔥姜腌制好后,高湯煮燉25分鐘,大火收汁) 13、全魚宴(14道菜,有垮燉雜魚、生魚片、銀魚、武昌魚、魚肉段等菜) 垮燉雜魚(一定要用東北大醬,胖頭魚+其他魚) 14、水煮狼魚 15、鹽腌馬鮫魚(加酸菜,做魚湯) 16、香煎馬鮫魚(不加調(diào)料) 17、池子魚跟蒜一起紅燒 18、炮彈魚酸筍湯 主食的故事 1、糜子面饅頭 2、馕 3、饅頭 4、米飯 5、米粉 6、河粉(干炒牛河,勻火快炒) 7、肉夾饃 8、菠菜面 9、褲帶面 10、漿水面 11、岐山臊子面(當(dāng)?shù)厝酥怀悦妫缓葴? 12、蒜沾面 13、炸醬面 14、泡饃(牛羊肉) 15、蘭州牛肉拉面 16、熱鍋子面(煮過牛羊肝的湯煮面,拉面的前身) 17、竹升面(鴨蛋和面,毛竹碾壓面團,人騎坐在毛竹上) 18、云吞撈面(豬骨、大地魚、蝦籽熬制3小時成湯) 19、長壽面 20、粽子 21、年糕炒梭子蟹 22、青色年糕(艾草攙在年糕里,最后撒上松花粉) 23、水餃 轉(zhuǎn)化的靈感 1、碳烤豆腐球(自然發(fā)酵) 2、豆?jié){ 3、磚茶 4、黃油 5、炒米 6、奶茶 7、奶豆腐 8、乳扇(牛奶制成糊狀,揉成團,壓成片) 9、烤羊背 10、毛豆腐(安徽休寧縣,方興玉) 碳烤毛豆腐蘸辣醬 11、豆腐 12、油豆皮 13、紹興黃酒(稻米釀制,世界上最早的酒類之一,冬季釀制最佳) 14、糯米酒(安徽省休寧縣,程進順) 15、紹興醬油、醬(安昌縣仁昌醬園,丁國云) 16、紹興安昌臘味(臘腸最有名) 17、黃豆醬(黑龍江依蘭縣,王月英) 18、腌白菜(即酸菜) (1)酸菜燉豬肉 (2)酸菜餃子 時間的味道 1、辣白菜(黑龍江綏化市,金順姬父母) 2、打糕 3、臘味(香港和興臘味家,店主阿添,自制臘腸最為著名) 4、煲仔飯(收貨后3-9個月的半新米,必須用瓦煲做盛器,生米煮,猛火燒,煲熟后再轉(zhuǎn)到炭爐上慢慢烘) 5、南安臘鴨 荔芋臘鴨煲 6、腌魚(湖南靖州縣龍毅家,將糯米炒熟,紅辣椒,生姜,山奈,木姜子,鹽,禾花魚) 油煎腌魚(火一定要小) 7、臘肉(湖南靖州縣龍毅家,茶樹或楊梅樹熏烤,不斷撒上松果、茶殼、桔皮,鹽用苗家自釀米酒化開,儲存在谷倉的稻米堆里,食用前用炭火燒皮,用淘米水洗凈)臘肉炒蘿卜干 8、徽州臭鱖魚(三四月份桃花盛開時的鱖魚) 9、臘八豆腐 10、臭豆腐 11、毛豆腐 12、刀板香 13、金華火腿(分為5個部分:上方、中方、火瞳、火爪、滴油) 蜜汁火方(選用上方) 中方與蹄筋、海參同炒 金銀蹄(火瞳、火爪或滴油與豬蹄燉湯) 14、杭州醬鴨 15、溫州黃魚鲞 16、寧波筍干 17、紹興梅干菜 18、上海汪姐做的菜 醉蟹 醬汁肉 紅燜蝦 煎鯧魚 油燜春筍 面托蟹 19、醉蝦 20、干貝 21、香菇 22、紫菜(福建霞浦縣,林仁灼) 23、烏魚子(臺灣云林縣口湖鄉(xiāng)) 香烤烏魚子 與蔬菜和烏魚肉混搭 24、咸魚、蝦膏、蝦醬、咸蝦(香港大澳鄭祥魚蝦鋪,店主郭少芬,76歲,隨著老一輩人的漸漸遠去,這些美味離我們漸行漸遠) 廚房的秘密 1、青稞面 2、酥油茶(尼西黑陶,云南香格里拉縣尼西鄉(xiāng),扎西) 3、汽鍋雞(云南昆明) 4、廣東順德村宴(歐陽廣業(yè)做的最有名) 粉葛蒸肉 均安蒸豬 菠蘿排骨 5、揚州包子(冶春茶社的包子著名。個人認為富春茶社的包子同樣有名) 6、大燙干絲 7、酒釀火方 8、紫熗虎尾 9、素湯 10、葵花大斬肉(俗稱獅子頭) 11、雪花鰣魚 12、仿豹胎 13、文思豆腐 14、鑒真素鴨 15、魚香肉絲 16、揚州炒飯 17、油炸臭豆腐 18、金魚戲蓮 19、金絲蝦球 20、蔥燒海參 21、咸鴨蛋(梁子庚制作) 22、新式大閘蟹(梁子庚) 23、云霧鴛鴦龍井蝦仁(梁子庚) 24、新版西湖醋魚(梁子庚、葉寶榮) 25、用雞蛋液將肉餡封在柚子皮里,先煎后煨,加牛奶(香港,李羨有) 26、琵琶肉(黑陶煮) 五味的調(diào)和 1、糖蔥薄餅(廣東達濠古城蘇州街元裕糖蔥餅食,阿鴻) 2、熏鴨(廣東峽山周湖鴨脯店,阿植) 3、梁溪脆鱔(江蘇無錫) 4、加蟹開口小籠包(無錫) 5、手推餛飩(無錫) 6、醬排骨(無錫,三鳳橋最為著名) 7、釀苦瓜 8、陳皮(廣東江門市新會) 陳皮宴 陳皮鴨(澳門路環(huán)陳勝記,陳廣麟) 9、鹽(廣東惠東縣,劉英武) 10、鹽焗雞(廣東葉喬健) 11、山西老陳醋 12、鎮(zhèn)江香醋 13、蟹黃小籠包(吃時將鎮(zhèn)江香醋倒入包子內(nèi)) 14、肴肉(鎮(zhèn)江) 15、辣椒(四川樂山,素瓊) 16、四川泡椒(劉俊杰,特級川菜廚師) 17、豆瓣醬(四川) 豆瓣醬燉豆腐 18、藤椒魚(川菜) 19、麻辣火鍋(重慶) 20、魚丸紫菜煲(廣東汕頭) 21、烤紫菜(廣東汕頭) 22、清蒸魚(粵菜) 23、白切雞(粵菜) 我們的田野 1、楓葉煮出黃綠色溶液,浸泡糯稻,蒸成米飯(貴州省從江縣下堯村,潘銀少和黃蘭榮) 2、腌魚(加木姜子、山奈制成酸湯魚) 3、烤魚、烤鴨子(使用糯稻田里的鴨子和鯉魚,從江縣加車村,王小整) 4、煒酒(從江縣加車村,王小整) 5、長街宴(從江縣加車村) 6、海參、海膽、鮑魚、扇貝(獐子島) 7、清蒸大閘蟹(太湖,農(nóng)歷九月母蟹最美十月公蟹最肥) 8、河蟹(學(xué)名中華絨鰲蟹) 9、賽螃蟹 10、靖江蟹黃湯包 11、龍香芋(生長在獨特的垛田中,江蘇省興化市,夏俊臺) 芋頭紅燒肉 12、蟹黃汪豆腐 13、青稞酒(西藏白朗縣,桑吉) 14、糌粑 15、青稞粉 16、酥油茶 17、酥油 18、奶渣 19、西紅柿(樓頂上種菜,北京,張貴春) 倭瓜花(掛上雞蛋,溫油里慢慢炸,張貴春自創(chuà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