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下午3點半,平潭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B37號墩位,海峽18根鋼護筒露出海面一米多。公鐵而在鋼護筒的兩用上方,建設者正抓緊進行著開口、大橋破樁頭、施工切割、下載測量作業。潮汐福平高鐵四標段四分部項目常務副經理歐世明告訴記者,表爭為了能夠按照計劃下放鋼吊箱,分秒所有前期的平潭繁瑣工序都要在當天完成。
等待退潮 只有兩個小時施工
原來,海峽B37號墩位已經完成了全部18根樁基的公鐵施工,下放鋼吊箱是兩用下一步的重要任務。在這之前,大橋要把鋼護筒周圍之間的連接系、鋼護筒內的泥漿、渣土等清理掉,才能讓鋼護筒與鋼吊箱無縫對接。
歐世明告訴記者,海上施工要看潮水,施工完畢的鋼護筒位于海面,潮水位置高時,就會淹沒鋼護筒,導致無法進行施工。因此他們要趁低潮的時候,迅速地完成施工。
“每天潮汐的變化都是沒有固定時間的,唯一的辦法是我們提前去預判。”福平高鐵四標段四分部技術員陳森說,為了能夠掌握時間,他們每個人都在手機里下載了一個潮汐表。“潮汐表顯示今天唯一能夠施工的時段是在下午3點半到5點半之間。”
時間就是施工的生命線,當天下午3時許,歐世明率領測量員、技術員、切割工人一行乘船抵達B37號平臺上,時刻關注潮水變化,因為中午正處于漲潮階段,鋼護筒仍未露出海面。
不一會兒,水位開始慢慢下降,直到3點半許,18根鋼護筒露出海面一米多時,這才有了施工面,20余人隨即從海上平臺下到鋼護筒上,開始緊張的作業。
歐世明說:“我們只能抓住這僅有的‘黃金2小時’,水位開始上漲后,就沒辦法施工了,施工會有安全隱患。”
水下切割 潛水員憑感覺施工
“注意標記鋼護筒頂部與鋼吊箱頂部的距離,一個一個來。”歐世明時刻從平臺上往下望,18個獨立鋼護筒的周圍,是洶涌的海浪,不覺讓人心驚膽戰。
何凱是項目部一名年輕的測量員,隨著工人把護筒內的泥漿、渣土清理一鏟鏟清理出來,他便開始用用權丈儀測量每個鋼護筒頂部的位置,并在本子做下標記,就像個從業多年的老師傅。
時間一點點過去,水位下降的更加明顯,現場施工也組織起來了,切割鋼護筒、電鉆為鋼護筒開口、鏟除渣土、破樁、用履帶吊運走鋼護筒之間連接系....海上一片繁忙。
水上的工作好做,水下的施工可比較麻煩。“還有個棘手的任務就是水下的切割工作。”歐世明說,因為水位影響,鋼護筒的一些吊耳還不能露出水面,他們便派出3名潛水員下水進行切割。由于海里能見度很差,在看不見的情況下,3名潛水員從鋼護筒壁周圍下水后,往往都需要憑著感覺進行切割,這也加大了施工的難度。
下午4時許,潛水員們開始陸續上來,完成了切割任務,脫去笨重的服裝,隨著最麻煩的一道工序完成,下午的任務也步入了尾聲。
兩個小時對于普通人來說,也許很短,但對于海上施工人員來說,卻是個寶貴的時間。下午5點半,隨著最后一個鋼護筒露出了與鋼吊箱接軌的凹槽,至此,大家圓滿地完成了任務,此時,水位也開始上漲。
四分部樁基施工全部完成
平潭網4月26日訊(記者謝師強通訊員何佳富)日前,由福平高鐵四標段四分部承擔的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B26號-B38號下部結構最后一根鉆孔灌注樁順利澆注。至此,福平高鐵四標段四分部211根鉆孔灌注樁施工全部完成,也標志著跨海公鐵大橋的工程施工取得了重大階段性成果。
“目前,四分部正利用海上施工的黃金季節,掀起新一輪施工大干熱潮,鋼吊箱下放、承臺施工等主體工序已進入尾聲,全力沖刺大橋建設,保證項目順利完工。”福平高鐵四標段四分部項目常務副經理歐世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