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次居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生物細胞治療中心張毅團隊自主研發多項嵌合抗原受體T(CAR-T)細胞治療新技術,然沒熱搜與賽德特生物制藥有限公司進行技術轉讓。有上本次成果轉化總金額超過了8000萬元,次居創造了河南省技術轉讓額新紀錄。然沒熱搜
哇哦,有上8000萬的次居確不少了。居然這樣的然沒熱搜新聞沒有上熱搜。要知道前陣子從其他醫院挖人估計都花不了8000萬。有上
不過大家可能還記得之前華西醫院劉進教授捐款1個億吧。次居
相關新聞如下:2020年6月,然沒熱搜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與相關藥企簽署了包括“超長效局麻藥”和“新型骨骼肌松弛藥物”這兩項新藥在內的有上專利許可及項目合作開發合同,合同總金額高達7.5億元。次居按照華西醫院科研成果轉化激勵政策,然沒熱搜作為研發者之一的有上劉進教授獲得了1億元獎勵資金。
就在今年1月,由北大醫院腎臟內科/北京大學腎臟病研究所呂繼成/張宏教授團隊自主研發的IgA蛋白酶融合蛋白酶PKU308藥物,在科研處的助力下,與上海禮邦醫藥簽署了專利許可及項目合作開發合同,合同總額超2億元。
根據北大醫院官網所說:這是北大醫院腎臟內科創新轉化工作的新突破和新起點,是北大醫院首個轉化金額超億元的科研項目,也是北大醫院科研創新成果轉化工作的重要里程碑。
給大家帶來的啟示是最近幾年技術成果轉讓會越來越火,而且金額也將水漲船高。
從政策來看:
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強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工作的意見》中關于學科建設的指標,第50條每百名衛生技術人員科研項目經費和第51條每百名衛生技術人員科研成果轉化金額。
2015年國務院印發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
地方上也出臺支持政策:譬如北京
2021年,北京市出臺了《北京市加快醫藥健康協同創新行動計劃(2021-2023年)》。
醫藥健康產業是助推北京創新發展的“雙發動機”之一,也是北京自貿區的核心支柱產業。
根據北京衛健委介紹,通過新組建的“北京市醫藥衛生科技促進中心”,架起醫藥衛生科技供需雙方溝通服務的橋梁;將以醫研企科研人才雙聘互聘為抓手,建立醫院與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穩固的合作機制,共同加快推進醫藥健康產品技術研發;將加快提升臨床研究數字化信息化水平,加緊建設醫療科研大數據平臺和專病臨床研究數據元地方標準;將補足研究型病房資源短板,加強在中醫藥、兒科等方面的專業布局,擇優建設第二批和第三批研究型病房。
現在的問題還是很多,轉化并不是那么容易。
1、醫生端:創新想法很多,“產品”成型較困難,商業化更難評估
2、企業端:臨床需求了解少,雖然有錢,投資哪個項目風險如何評估
3、轉化平臺:缺乏專業的(不僅懂醫療,還要懂投資)的人士,以及缺乏相關的流程管理
就拿鄭大一這次的技術成果,多項嵌合抗原受體T(CAR-T)細胞治療新技術來說,也不算是劃時代。
2022年6月22日,距離中國首個CAR-T細胞治療產品獲批在國內上市剛好滿一年。
最近有新聞報道,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與上海大學附屬孟超腫瘤醫院聯合發起了臨床研究。研究顯示接受基于羊駝納米抗體的CAR-T細胞治療后,惡性間皮瘤患者獲得較好療效,在更加安全的同時,成本更低。
上海細胞治療集團在浙江嵊州建立1300畝的大規模羊駝養殖基地,先后從澳大利亞、智利引進羊駝及大羊駝,并在美國舊金山設立研發中心推進納米抗體研究。目前,該基地擁有大羊駝、羊駝及雙峰駱駝三種產生納米抗體動物。
那么這樣看來,鄭大一本次轉讓CAR-T細胞治療新技術8000萬也算不錯了。否則,再晚點,,,,
當然,如果放眼全球,技術轉讓8000萬元人民幣真的不算多,中國技術創新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來源:諸任之醫學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