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5月2 日文章】題:拉丹已去,反恐戰爭但是美重美國在中東的戰爭將持續下去(作者波士頓大學歷史學與國際關系學教授安德魯·巴切維奇)
無論本·拉丹的死使美國人在感情上獲得了多大的滿足,它都不太可能產生任何決定性的拉丹結果。它并不標志著一個歷史轉折點。石油這場通常被稱作“反恐戰爭”,反恐戰爭并且被公認開始于2001年9月11日的美重沖突不會以本·拉丹的死而告終——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場戰爭的重點事實上并不是恐怖主義,戰爭的拉丹第一槍早在9·11事件發生前就已經打響。
Mohammed bin Laden,石油默默無聞的反恐戰爭億萬富翁,因為兒子本拉丹而聞名于世。美重1964年畫像
我們陷入了一場決定大中東地區——尤其是拉丹富產石油的波斯灣地區——命運的競爭。這場競爭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就已開始。石油當時,反恐戰爭英法兩國肢解了奧斯曼帝國,美重并用一個服務于倫敦和巴黎需要的拉丹“新中東”取而代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富蘭克林·羅斯福承諾美國將確保沙特王室的安全和財富,這使得美國成為了建立“新中東”努力的一部分。沙特王室擁有巨大的石油財富,但在開采方面需要幫助。
到20世紀60年代,隨著歐洲力量的衰弱,美國成為了中東地區穩定(以及確保西方能夠獲得該地區財富)的主要西方擔保國。也是在60年代,由于美國國內石油儲備再也無法滿足美國對廉價能源的需求——廉價能源是個人流動的前提,而個人流動則是美國人所稱的“自由”一詞的核心內涵——因此,獲得巨大的中東石油財富成為了絕對的當務之急。
美國企圖主宰大中東
我們是從1980年開始參與今天的這場戰爭的——坦率地說,我們不得不把它稱作“確保美國生活方式的戰爭”。隨著伊朗國王的倒臺和蘇聯對阿富汗的入侵,美國中東政策的全面軍事化開始了。吉米·卡特所倡導的“卡特主義”宣稱,美國承諾利用一切必要手段——無論是外交辭令還是威脅使用武力——來防止任何敵對力量控制海灣地區。隨后,美國的軍事干預傾向不斷升級,對此,羅納德·里根、喬治.H.布什和比爾·克林頓先后發揮了一定作用。我們不僅阻止其他國家主宰海灣地區,還尋求由我們自己來主宰這一地區。
美國軍事駐扎和軍事活動的升級引發了敵對反應,“基地”組織則沖在了那些希望將西方力量一勞永逸地趕出穆斯林土地,并給大中東地區留下自身烙印的人的最前線。在 20世紀90年代,從世界貿易中心遭受的首次爆炸開始,早期的沖突開始出現。一直到9·11事件發生后,美國人才發現,本·拉丹及其追隨者為達成目的會無所不用其極。
起決定性作用的是,喬治·W·布什總統選擇參與本·拉丹的這場游戲。為了回應9·11事件,他進一步加強了美國為建立大中東地區秩序所付出的努力,并且有信心美國擁有必要的軍事力量來完成這一目標。“準戰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全面戰爭,沒有一座要塞能夠置身事外。間歇性的敵對行為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無休止的戰斗。
美國人沒有吸取教訓
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的結果讓人大失所望。這兩場戰爭的開銷也十分驚人。然而,美國人沒有從痛苦和失望中吸取到什么教訓。
盡管在決定小布什繼任者的競爭中,貝拉克·奧巴馬將自己塑造成一位能夠奉行不同路線的候選人,但他并沒有這么做。在上任后,他再次加強了美國在阿富汗的駐軍,并且在巴基斯坦和利比亞開辟了新的戰場。盡管奧巴馬總統盡力避免使用“反恐戰爭”的字眼,但這場戰爭——以及從 1915年開始的更大規模的計劃——卻依然在繼續。盡管奧巴馬總統確實可以將本· 拉丹的死稱作一場重大勝利,但只要最初引發戰爭的核心問題尚未得到解決,本· 拉丹的死就不是決定性的。
只要美國的生活方式依然依賴對大量外國石油的獲取,那么美國決定大中東地區命運的努力就將繼續。因此,那些反對西方建立一個服務于西方目的的新中東的伊斯蘭極端主義者也將繼續戰斗下去。本·拉丹的死將不會產生任何決定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