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 紅旗渠總干渠通水60周年前夕,飛馬壘想送給爺爺一件禮物。特別
這件禮物,策劃實際上是丨閱滑翔傘視角下的紅旗渠視頻。
今年33歲的飛馬壘是一名職業滑翔傘運動員。不同于之前的特別滑翔,這次滑翔,策劃是丨閱要完成爺爺馬勤山的一個心愿,也是飛他的一個心愿。
????馬壘乘滑翔傘飛越紅旗渠。特別
60多年前,策劃風華正茂的丨閱馬勤山參與了紅旗渠工程的建設,爆破中一塊山石擊傷了他的飛眼睛。如今的特別馬勤山,腿腳不便、策劃記憶衰退,卻念叨著想再看看紅旗渠。
眼睛不好,那就做他的眼睛;腿腳不好,那就做他的腿腳;記憶不好,那就用視頻喚起那些記憶。
佩戴好專業的攝像裝備,馬壘來到林慮山滑翔基地。助跑,開傘,騰空,滑翔……
山被甩到了身下,云被攬在了懷中。
太行山間,渠水在走水路;天空之上,滑翔傘在走天路。
1500公里的紅旗渠有多長?懸停在1200米高空的馬壘感慨地說,向左看不到頭,向右看不到尾,太行山間的紅旗渠,真是一項偉大的工程。
他經常對體驗滑翔運動的游客講,20世紀60年代,在沒有先進工具的條件下,林縣人靠著一雙手,劈開山石,鑿出渠道,引來渠水。
老一輩人,自力更生,團結協作,削平1250座山頭,架設151座渡槽,開鑿211個隧洞,修建各種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1515.82萬立方米,鑿出全長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
????馬壘讓爺爺看自己從空中拍攝的紅旗渠全貌。
馬壘的爺爺和奶奶,便是當年千軍萬馬戰太行中普普通通的成員。他們望著手機屏幕,屏幕里的群山間紅旗渠正在游走。
馬壘明白了,爺爺征服了兩座大山:一座山在地上,需要鑿穿它,才能引來水;一座山在心里,得有那股不認命的勁兒,才能翻越它、戰勝它。
如今,更多像馬壘這樣的“渠三代”走在了時代的前列:
紅旗渠特等模范任羊成的外孫任斌強,表演著凌空除險節目,重現當年的英雄壯舉;
紅旗渠紀念館講解員常會平,爺爺、外公都是紅旗渠的建設者,她從小聽著紅旗渠的故事長大,長大后,通過十年如一日的講解,讓紅旗渠故事“聲”入人心。
????青年洞前,來自天南海北的游客、研學團打卡拍照。
來自天南海北的游客,來到紅旗渠畔,走進紀念館中,打卡拍照,駐足沉思:
70多歲的,如來自廣州的林少華,敬佩著修渠人的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60多歲的,如來自成都的廖光麟,體悟著團結協作的紅旗渠精神;
30多歲的,如來自吉林的楊巧思,感悟著新時代青年的使命,要在日常工作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參觀紅旗渠的少年們喊出了力量:“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p>
“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鼻朴疲催h流長,在游客們的口口相傳下,紅旗渠精神永遠也不會過時。
出品:河南日報社·大河網 河南文明網
鳴謝:安陽市文明辦 林州市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