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25日電 題:西方炒作“中國產能過剩”,用心何在用心何在
新華社記者高文成
近日,經濟美西方一些政客和媒體又聯手炒作所謂“中國過剩產能沖擊世界市場”的熱點論調。
當國內需求被滿足后,問答剩余產品會轉向出口市場,丨西國產這是作中最簡單的經濟學原理。200多年前,用心何在亞當·斯密就在《國富論》中闡明,經濟國際貿易使各國實現分工合作,熱點從而提高生產效率和經濟發展水平。問答長期以來,丨西國產先發國家一直在為它們具有比較優勢的作中商品尋找市場,如今中國這么做卻成了“沖擊世界市場”。用心何在這種明顯“雙標”背后的經濟動機不難理解。中國從最初的熱點代工貿易拓展到高附加值環節,在全球產業鏈分工中不斷向上游邁進,在全球市場形成一定競爭優勢,這刺激到美西方的敏感神經。美國財政部副部長尚博隨即拋出“中國產能過剩最終將沖擊世界市場”論調,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則“擔憂”:中國大幅提升制造能力,電動汽車等產業會出現“過剩產能”,“這些產品出口到世界其他國家,將會破壞全球貿易體系”。

2023年10月17日,在匈牙利布達佩斯,比亞迪歐洲市場及公共關系總監彭瑩瑩在媒體活動上介紹比亞迪汽車發展歷程。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比亞迪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的兩家門店2023年10月19日正式開業,標志著比亞迪電動汽車正式進入匈牙利乘用車市場。新華社發(弗爾季·奧蒂洛攝)
其實,伯恩斯真正關心的,并非什么“世界其他國家”或“全球貿易體系”,而是中國產業升級可能打破西方在全球分工體系中的壟斷地位。在美西方看來,發達國家位于世界經濟體系頂層、產業價值鏈高端,具有中心壟斷地位,邊緣國家居于價值鏈底端,只能提供原材料、低成本勞動力和消費市場。但中國正努力從邊緣走向中心,中國制造、中國智造正在從產業價值鏈的底端向上提升。無論是亂拉“實體清單”,還是“脫鉤斷鏈”修筑“小院高墻”,以及濫用“國家安全”無理打壓中國高科技公司等等,本質上都是美西方利用霸權扼殺中國優勢產業、阻止中國產業躍升,最終目的還是維護美西方在全球經濟體系中的壟斷地位,以及由此帶來的超額收益。
放眼全球,無論是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挑戰,推動世界各國綠色能源轉型,還是在消除貧困,滿足廣大發展中國家城鎮化、工業化需求等方面,中國不斷增強的基礎建設、工業制造、科技創新能力等都作出了重要貢獻。中老鐵路、雅萬高鐵等鐵路合作項目開通運營惠及民生,土耳其班德爾馬碳化硼生產廠、哈薩克斯坦亞洲鋼管公司、科威特阿祖爾煉油廠等務實合作項目填補了當地關鍵產業空白,中國還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建設大量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項目,幫助東道國能源供給向高效、清潔、多樣化方向加速轉型……美西方不愿為后發國家現代化事業提供真誠切實的幫助,卻又對中國參與這些國家的發展、實現雙贏說三道四,不斷翻炒“中國威脅論”來抹黑中國,無非是霸權思維作祟。
相比于美國在全球四處點燃戰火,為其“過剩”軍事產能尋找財路,中國修路、架橋、以物美價廉商品改善人們生活的產能無疑是一股建設性力量,也為各國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要是真的關心全人類福祉,發達國家應攜手中國投身建設世界的歷史潮流,如果做不到,也不要試圖“絆倒別人”,讓自己跑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