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23年,共和國同國富我們迎來了新中國成立74周年,齡張歷史的仁禮年輪印證著時代的變遷,有那么一群人,民強們他們與共和國同齡,安年他們不僅是享晚新中國建設和發展的參與者、見證者,共和國同國富他們的齡張個體命運也同時折射出時代進步的光輝,他們的仁禮奮斗歷程鐫刻著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時代印記。昭通日報特別推出“我與共和國同齡”,民強們邀請祖國的安年同齡人講述親身經歷的難忘故事,回顧和感受昭通74年來發生的享晚翻天覆地的變化,向祖國74周年華誕獻禮,共和國同國富共憶流金歲月,齡張共話時代發展。仁禮
“我今年74歲,與祖國同齡,我的一生跟隨著祖國的發展而變化,從苦難動蕩到安享晚年。”9月24日,記者見到張仁禮時,他和老伴正打算去醫院看牙。
“我身體一直都很好,高血壓等慢性病基本沒有。”張仁禮說,如今他仍然看得見聽得清走得動,至今還沒有生病住院過,只是牙齒老疼。說到祖國的發展變化他感慨萬千:“沒有國,哪有家?”
張仁禮育有3女1子,大女兒已經退休,二女兒在重慶大學工作,小女兒已經嫁人,兒子娶妻生子。兒孫滿堂,生活安穩,對于張仁禮來說,這一切已經足夠。
“小的時候,所有的野菜都吃過,感覺就沒吃飽過。”張仁禮說,小時候的生活是真的艱苦。他在往返學校和干農活之間,懵懵懂懂地讀完了小學,也不知道自己學了什么。
1970年,張仁禮選擇了從軍,孩子才1歲,這一去就是18年。張仁禮從軍時是一名技術兵,轉業后到了昭通卷煙廠工作。張仁禮稱,從軍那些年他基本沒有照顧到家庭。當時部隊是每3年一次探親假,他是參軍第4年才第一次回家探親,孩子都長大了好多。妻子一直默默支持他,全心全意照顧家庭,教育孩子。子女都很努力,二女兒從大學到研究生到讀博再到出國留學,獨立自主、刻苦努力,張仁禮為此感到自豪。
“對于這些苦難,我沒有怨言,那時候剛剛建國,國家可謂一窮二白。”回憶兒時的苦難,張仁禮稱,那時整個國家都很困難,百姓的生活當然也比較艱苦。對于這些困難,他很能理解。隨著國家的發展,1964年以后他的生活穩定向前,從軍后生活就更加充滿了希望。
“他現在每天就養鳥遛彎兒。”張仁禮的老伴稱,張仁禮每天鍛煉身體,遛彎兒逗鳥,對生活感到非常滿足。
剛到昭通卷煙廠工作時,張仁禮的工資只有110多元,現在他每個月有7000多元的退休工資。張仁禮說,對比來看,祖國的變化非常大,往時今日不可同日而語。他的家雖小,但也是與國家共命運,祖國富強了,他的小家也就自然而然富裕了,他也從吃不飽到現在能安享晚年。
“我愛我的國家,人生路漫漫,晚年得享安穩生活是我最大的福氣。”
昭通日報記者:蘇 秀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