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進入七月,空天地大熊貓國家公園甘肅白水江片區開始了第二季度紅外相機的體化維護、畫面回收工作,監測大熊貓的野生巡護監測也同步展開。國家公園里,大熊大熊貓的貓普數量到底是怎么得來的?又是如何巡護監測的呢?來看記者的報道。
總臺記者 焦健:第四次全國大熊貓的靠數靠算統計調查的數據顯示,這里生活著111只野生大熊貓。空天地這個數字是體化怎么來的呢?大家可以看一下,我手里拿的監測這塊就是大熊貓的糞便,這是野生這里的工作人員在巡山的時候發現的。
在大熊貓的大熊普查當中,其實最常用到的貓普一種方式叫咬節法。所謂咬節,靠數靠算大家也可以從這塊糞便當中看出,空天地它就是被大熊貓咬的一段一段的竹子。熊貓咬節是有長度的不同的,比方說在三厘米左右的長度應該就是幼年的大熊貓,而長度如果在3厘米到6厘米之間,可能就是成年的大熊貓。我們的工作人員通過測量這個咬節不同的長度,還有這個鋸齒不同的寬度,就可以判斷出來這個大熊貓糞便是不是被同一只大熊貓排出來的。所以我們說大熊貓在普查當中得到的數字其實并不是一頭一頭數出來的,是計算出來的。這幾年,白水江片區還新建了14套野外大熊貓空間監測視頻體系,并且在野外布控了1000多個紅外相機,而且考慮到可能會有一些人為的活動,當地還安裝了一些固定的探頭和攝像頭。用這里的工作人員自己的話說,他們現在是建成了一個無死角、一體化的“空天地”的監測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