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2月2日電(記者劉錚)農歷新年來臨,統計在這喜慶的局詳解居日子里,百姓都希望自己的民收“腰包”鼓鼓的。
過去的入改入分一年,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呈現怎樣的善收特點?國家統計局住戶調查辦公室主任王萍萍近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總結說,2010年我國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增長,配任低收入群體收入增長較快。重道
農民收入實際增速1998年以來首次超過城鎮居民
統計顯示,統計2010年我國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919元,局詳解居比上年增長14.9%,民收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9%;我國城鎮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入改入分比上年增長11.3%,善收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8%。配任
“這是重道1998年以來農村居民收入實際增速第一次超過城鎮。城鄉居民收入比從上年的統計3.33:1縮小為3.23:1。”王萍萍指出。
王萍萍分析,2010年農村居民收入增速較快的主要原因是各種來源收入均衡較快增長,特別是工資性收入和農業純收入的大幅增長。
2010年我國農村居民工資性收入人均2431元,比上年增長17.9%,增速比上年提高6.7個百分點,對農民全年增收的貢獻率達48.3%。工資性收入較快增長主要是由于農村勞動力務工工資水平上漲較快、外出務工人數和時間有所增加。
家庭經營純收入增速大幅提高。2010年我國農民家庭經營純收入2833元,比上年增長12.1%,增速比上年提高8.4個百分點,對農民全年增收的貢獻率達40%。其中,受糧食、蔬菜、棉花等主要農產品價格上漲較快的影響,農民人均農業純收入達到1723元,比上年增長15.1%,增速比上年提高10.1個百分點。
對于2010年我國城鎮居民的收入情況,王萍萍認為,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平穩增長。雖然經濟回升向好,加之不少地區上調最低工資、最低生活保障和養老金標準,部分地區規范津貼,使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名義增長速度在2000年以來的11年中排名第六,但由于物價上漲減緩了城鎮居民的實際增長速度,實際增長速度位居第九。
城鄉低收入群體收入增長均較快
收入差距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統計顯示,2010年我國城鄉低收入群體收入增長均較快,高低收入組的收入比值有所縮小。
按照收入五等份分組看,農村居民的低收入組、中低收入組、中等收入組、中高收入組、高收入組人均純收入的增速分別為20.7%、16.4%、16.0%、15.0%和14.0%。高低收入組的人均純收入比值由上年的8.0:1降為7.5:1。
城鎮居民的低收入組、中低收入組、中等收入組、中高收入組、高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分別為13.1%、13.0%、11.8%、10.3%和9.9%。高低收入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由上年的5.6:1降為5.4:1。
王萍萍解釋說,2010年農民低收入組收入增長較快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低收入組和中低收入組從事農業生產的比重較高,由于農產品價格上漲和糧食豐收雙重因素的影響,這兩個組人均第一產業收入增速分別為20.7%、14%,都高于平均水平。二是低收入農戶獲得的扶貧款、最低生活保障金以及養老金等收入的增速也較高。低收入組人均領取最低生活保障金比上年增長30%。
王萍萍分析,2010年我國城鎮低收入群體收入增長較快的主要原因,一是上調最低工資和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低收入組和中低收入組工資性收入分別增長15.2%、12.2%,明顯高于平均水平,低收入組人均最低生活保障收入上漲13.9%。二是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中低收入組人均養老金或離退休金上漲20.5%,比平均水平高5.6個百分點。三是很多地區還根據價格上漲情況對低收入群體發放生活補貼。
保持收入穩定增長、改善收入分配任重道遠
在2010年出現了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增長、低收入群體收入增長較快的大好局面后,人們非常關心2011年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和收入分配形勢會是怎么樣的。
王萍萍認為,在2011年,我國經濟增長的長期格局沒有改變,在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支持下,全年經濟有望繼續保持平穩發展,這為城鄉居民收入的持續增長提供了堅實基礎。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今后五年“城鄉居民收入普遍較快增長”的目標,必將有力地引導“十二五”期間的各種政策更加惠民、更加向中低收入群體傾斜。通過長期努力建立的、較為穩固的農業基礎,也有利于農業收入的總體穩定。
但另一方面,2011年繼續保持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增長、不斷改善收入分配任重道遠。工資性收入繼續快速增長會有一定難度。農業生產固有的不確定性和農產品價格的波動性,增加了農民增收的不確定性。隨著近年來各項惠民政策逐步到位,原有政策對轉移性收入的拉動作用會減弱。物價上漲會減緩收入的實際增長率。